农家书屋普及敲定"时间表"
农家书屋工程今年全面启动。建设农家书屋以政府为主导,不要农民一分钱。预计到2008年底,全国将累计建成6万个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解决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音像制品少的问题。这是1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向公众宣布的“时间表”。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要,建立在行政村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图书一般为1500种以上,报刊不少于30种,音像电子产品不少于100种(张)。国家从2007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工程被列为国家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项重大文化工程之一,是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近日,记者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政府规划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书屋建设据了解,农家书屋工程实行政府规划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农民自管自用的原则。
“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自愿捐助,中华民族有崇尚读书的传统,民间有自愿办书屋的,对于各种社会捐赠我们鼓励支持;农民自管自用是吸取了相关工程的经验,要防止图书室成为少数人专用场所,所以要农民自主管理,村民公共使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中央财政将投入6亿元,加上各级地方财政投入的,大约有10多亿元。这么多的资金投入下去,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及建设标准的管理就非常重要,为此新闻出版总署将颁布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分类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柳斌杰说,农家书屋工程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事业,所需资金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障,不要农民一分钱,也不会摊派或转嫁到出版发行企事业单位身上,我们也不搞强行募捐,是否援建全由企业和个人自愿。
新闻出版总署已委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并拟定了《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基金将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进行。个人及企事业捐助的资金和图书直接配送到村,不用周转。这样个人和企业可以自己选择援建地点,例如给自己家乡捐建书屋,也可以给企业周围的村庄捐建书屋,根据书屋建设最低要求,用2.5万元就可以建一个标准书屋。
书屋对援建者有标记。每个农家书屋的牌匾上将刻上援建企业或个人的名字,并通过中国农家书屋网向社会公布,任何人都可以公开查阅。为了调动社会援建的积极性,企业捐献的资金和图书可以抵部分所得税。
各地积极推进工程进展顺利目前,江苏、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广东、山东、重庆、江西、四川、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市)已经成立了由省委或省政府领导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市、县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有力地推进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陕西省组织部门在全省579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农家书屋辟出专门的场地;文化部门同意将现有的各种农村文化阅览室1660家,按照农家书屋标准进行改造,逐步纳入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统一管理。云南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与组织部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结合起来,3年内将在边疆9个市州的29个县市区建立2405个书屋。
各地立足实际,充分考虑书屋所在行政村的基本情况,选择村委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大院、村民家里等不同的地点,作为农家书屋的场所。
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读书用书热情,四川举办农民读书节;江苏开展“我与农家书屋”征文活动;北京为益民书屋配备了奥运图书,并组织以迎奥运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和读书活动,让京郊农民一起感受体验奥运。通过这些活动,拓展农家书屋的服务范围,增强了服务效果,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作用。
“不打麻将不打牌,农家书屋转一转”、“富了口袋富脑袋”等质朴的话语,反映了农民群众新的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探索长效机制不搞“形象”不摆花架子为确保每个书屋都要有生命力,防止搞成热闹一时的“形象工程”或者摆花架子,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首先,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要给予图书管理员一定的补偿,使其安心为大家服务。其次,把书屋建成农村图书发行的延伸网点,给予规范书屋一定的经营权,使之成为农村图书的代销点,通过经营活动得到一些收入,实现自我更新。第三,要给予农家书屋政策扶持,如代销图书可以免税,出版单位以优惠价格供货,开辟图书配送绿色通道,减少运输环节的费用等。第四,社会各界支持帮助,城乡结对,长期支持。
江苏省张家港市已初步建立起市图书馆、镇图书馆和村农家书屋三级公共借阅体系,实现了市、镇、村图书通借通还。贵州省正在探索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的有机结合,通过县、乡两级的图书资源实现农家书屋图书的定期更换和流转。四川省乐山市各农家书屋根据掌握的其他农家书屋所藏图书目录,结合本村需求,与其他村进行图书流转互换。
一些地区依托企业经营带动书屋的发展。安徽、辽宁以“万村千乡”工程为平台,依托乡村便民超市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江苏农家书屋工程与省供销合作总社“万村为民服务社”开展联合共建工作,把农村生活用品、农副产品的经营与出版物的无偿借阅结合起来,既解决了农家书屋的场地和管理问题,又为超市经营聚拢了人气。
北京、江苏、湖北、四川等省正在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经营模式,选择部分具备一定条件的农家书屋作为试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其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带动农家书屋的长效发展。如四川省农村书社采取借、租、售相结合,兼营文化体育用品,每年提取部分销售收入用于村级农家书屋图书的更换和流转,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