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农村党建模式
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加强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眼于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抓基础促上档升级,抓载体促内涵丰富,抓创建促服务中心,抓管理促工作规范,抓典型促工作推动,抓创新促亮点培育,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温县党建新模式,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
着眼于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凝聚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县乡村联动抓党建的工作优势,凝聚形成三级强抓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一是确立“三联四创”工作机制。“三联四创”即县级领导联乡,县、乡直部门联村,党员干部联户;创强班子、创好队伍、创活经济、创优环境。工作中,我们发动3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分包1个村;县、乡(镇)直部门分别联系1-2个村;每名党员联系1-2户贫困户,主动深入农村一线,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帮扶活动和送习惯进村、送知识上门、送制度到人的“三送”活动。县乡直单位党员干部利用双休日返回原籍积极参与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全面推行乡镇驻村特派员制度。在全县乡镇干部中推行以联村、联民、联事、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乡镇驻村特派员”制度,把乡镇干部以“特派员”身份派驻进村,代表乡镇党委、政府行使对村的权力,到一线直接参与和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对驻村特派员实行“五制管理”,即定位全责制、全天驻村制、工作周报制以及“一线一证三簿一记管理制”(公布特派员热线电话、特派员佩证上岗、填写《理事登记簿》、《民情登记簿》、《帮助群众致富活动登记簿》以及《民情日记》)和领导干部“四访”工作制。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县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在全县选择了三个乡镇和115个村作为试点。该项工作受到了省委办公厅和省、市人事部门的高度关注,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张富良教授到我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着眼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组织基础农村两委班子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是推行农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在第五届村级组织换届中,明确提出并广泛宣传了“三优先”(优先在获取任职资格的村民中选人,优先在获取任职资格的党员村民中选人,优先在获取任职资格的现任党员干部中选人)提名原则,使村“两委”换届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全县共选出村“两委”干部1433名,新当选干部持有任职资格证书比例达到87%,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50.3%,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828名,占村党支部成员总数的88%。二是建立基层组织建设预警机制。参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农村党建工作动态预警机制,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掌握262个农村基层组织在领导班子、党员队伍、社会稳定、党群干群关系、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定期发布蓝、黄、橙、红“四种颜色”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发放整改通知书、派驻工作队等方法,快速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目前,全县共有预警信息员280人,已发布预警信息5期,解决问题30多个。三是开展“村民评村官”活动。出台了《关于实行村级组织任期承诺制的意见》,组织各村“两委”班子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5个方面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村“两委”班子三年任期承诺和年度承诺。四是推进村级事务管理民主化。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事务管理民主化工作的意见》,正确引导村民选好村官,规范了村务领导者选用机制;健全村务管理的决策机构,规范了民主决议条件;设定村务管理的“十议”事项,规范民主议事内容;坚持村务管理决策“五步走”办法,规范了民主决策程序。
着眼于实施“党员先锋”工程锻造新农村建设主力军建设新农村,就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是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推青”工程。今年上半年,共发展党员394名,其中妇女党员79名,占20%;35岁以下党员236名,占60%;中专以上文化程度347名,占88%。二是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针对新形势下农村无职党员无所作为、不愿作为、无法作为等问题,按照“组织搭台,党员唱戏”的思路,由各村党支部把党员组织起来,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个人能力及身体状况,设置了党建工作岗、发展经济岗、民主理财岗、治安巡逻岗、计划生育岗、环境卫生岗、移风易俗岗等若干岗位,并按照农村党员从事产业和个人特长,设立了林果业、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岗位,通过自我选岗、支部认岗、公示明岗、引导履岗和悬挂履岗标牌、发放履岗手册等形式,对全县农村7000余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分类管理,使每名农村党员都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深入开展“千家万户评党员”活动。四是深化农村党员干部“一学三比一争”活动。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学习政治理论和致富技术,比发展经济当‘双强’,比精神文明树正气,比服务行为规范化,争当新农村建设先锋”为主题的“一学三比一争”活动,制订了较为详细的考核细则,要求每名村“两委”干部每年至少发展一个投资额在5万元以上的致富项目,一般党员至少发展一个投资额在5000元以上的致富项目,以产生更多的“双强”党员、“双强”村干部,带动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作者系:河南省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