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抗灾救灾恢复生产

汛情及时公开 渠县特大洪灾安全转移群众十多万

日期: 2007-07-10 08:50 作者: 蒋作平 海明威 来源: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四川渠县7月8日电:8日下午最新统计表明,在四川渠县历史上最大的特大洪灾发生过程中,经过全县干部群众连续三天的奋战,成功转移11.5万名受灾群众,还通过冲锋舟等救援被困群众3.8万人,无一人伤亡。

  记者从渠县防汛指挥部了解到,3日晚至4日上午,渠县各地普降暴雨,境内主要河流洪水猛涨。5日上午,该县再次遭受特大暴雨,加之上游巴河、州河洪水陡涨,渠江洪水涨至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点。至7日凌晨3时,渠城水位净涨22.35米,高出2004年“9·3”洪灾水位0.85米。

  在最严重的时候,渠县县城三分之二的街道被淹,县城水、电、气全部中断。洪水造成22处公路交通中断,8座桥梁被冲毁;14所学校被淹,7所学校因山体滑坡造成教室、围墙垮塌。渠城南门人民市场、龙溪农贸市场、渠江滨河路、老车坝等多处被淹,最深处达10余米。

  在这次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由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启动早,水情、灾情信息向公众公布及时,加上全县干部一线救助,使全县多处受洪水威胁和围困群众成功转移。

  据县防洪办负责人介绍,早在7月5日,达州市气象局传来急电,上游巴中市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将导致下游渠江涨水,渠县就及时发布水情公告,让群众有心理准备。

  6日5时,渠江水位上涨到警戒水位,县防办及时启动预案,县城城区拉响警报,并且广播通知,组织沿河一带的群众转移人员和物资;并将水情通过手机短信不断更新发出,使全县7万多手机用户不断知晓最新信息。同时,通过县电视台全天候滚动播出水情的公告,使全县群众对水情、灾情、应急办法家喻户晓,确保全县群众安全度汛,使人员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除此之外,全县党员干部,全部出动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为转移和救助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星镇是重灾区之一,据镇党委书记郭行泉介绍:“全镇除所有镇上干部全部出动外,全镇500多名教师也全部服从统一调度,参与抗洪抢险。”

  据县水利局水利股负责人杨志全介绍,这次洪灾中,全县有8座水库严重受损,1200余口山坪塘损毁,水利工程受损严重。由于全局紧急出动了20支抢险分队,在8处险情严重的水库库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周边群众,使群众无一人伤亡。

  一度瘫痪的渠县恢复水、电、气供应 重建家园全面展开

  7月6日至8日,由于遭遇历史上最大洪灾袭击,曾中断近3天水、电、气供应和通信暢通的四川渠县,已于8日下午全部恢复,一度瘫痪的渠县县城和乡镇,群众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据渠县防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渠县渠江段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导致供水站泵房被淹,部分供水管道损毁,6日22时,县城主城区全部停水。经过连夜紧急抢修,8日6时起,陆续恢复供水,到8日下午,全部正常供水。由于供气站被淹,6日6时,全城停气,经过连夜抢修,8日7时30分,全部恢气了供气。

  由于城区大部分区域的供电线路和变压设施被淹,导致从6日7时起停电,淹没区全部停电。水位退后,经全力抢险,县城主城区已逐步恢复供电。由于有9处电站和高低压线路、配电设备被淹,目前,全县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也是6日3时,由于电信部门机房被淹,导致全县通信全部中断,县城和乡镇无法取得联系。电信部门紧急调运了通信应急设备,确保了抗洪抢险的信息暢通。到7日22时,全县通信恢复运行。

  记者8日在渠县县城各个街道看到,城区一度停业的商业网点、餐饮馆店,已经大部恢复营业。城内交通运输恢复运行。在城区地势较低的人民市场和南大街,干部群众正在进行县城最后的清淤作业,市场数十个水果、蔬菜摊点,已提前在高处的街道小广场恢复营业。

  在街道清淤现场,紧跟着防疫的疾控中心人员,身着白大褂、背着喷雾器,不停地向地面、墙角喷洒消毒液。卫生局副局长杨汝奇告诉记者:“全局所有的卫生防疫人员,从昨天上午开始,就陆续分散各处,开始消毒防疫工作。做到水退淤退、淤退药进,确保灾区无一人生病。”

  全县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已全面展开。记者在离县城20多公里的重灾区——望溪乡庆安村看到,一片片被洪水淹了三天的稻田,水稻在水退后已露出水面。几十个农民正分散在几块田里割秧苗。据乡党委书记毛喜旭介绍:“据抗灾经验,洪水淹没过的水稻,将减产9成以上。割了苗后,留下一尺的稻桩,当天就可发芽,秋后还可亩产稻谷600-800斤,可减少一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