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生猪产业成为阜新百万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日期: 2008-01-29 00:00 作者: 许诺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阜新市依托龙头企业,狠抓生猪基地建设,强化良种推广工作力度,全市生猪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生猪饲养实现了“倍增”目标。到2007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预计分别达到410万头和255万头,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22.2%和154.5%,年均递增20.4%和25.8%;全市人均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为3.9头、2.4头,由2001年全省的后两位一跃上升到第二位。

  ———生猪规模化饲养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阜新双汇的快速发展,满足双汇新建1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对优质猪源的需要,从2002年开始,阜新市政府将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列为农产品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确定了以发展规模经营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发展饲养大户、专业大户和规模饲养场的生猪基地建设工作思路,采取政府扶持和行政推动等措施强力推进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到2007年,全市建设生猪规模饲养场239个,发展养猪大户1.38万户、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生猪饲养农场96个、养猪小区达到145个。全市规模饲养基地年提供优质瘦肉型商品猪能力占全市总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20%上升到75%。生猪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生猪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生猪良种化水平明显增强。阜新原种猪场是阜新市生猪产业的源头。该场1997年建场,先后从加拿大、瑞典、美国直接引进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等世界最优秀的原种猪550头,现存栏基础母猪2200头,年生产能力达到4.4万头,成为东北最大、国内一流的种猪生产基地。10年来,该场累计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猪10万多头,培育壮大了10个纯种场和50个两杂种猪场。几年来,市财政投资1745万元补贴推广优良种猪,全市二元母猪覆盖率由2001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80%,生猪平均瘦肉率也由47%上升到60%,仅品种改良一项累计使养猪户增收10亿元。

  ———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河南双汇于1998年落户阜新,经过几年来的改造、扩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阜新双汇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阜新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阜新汇福有限公司已形成年屠宰生猪120万头、年产6万吨高、低温火腿肠生产能力。2007年,龙头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预计达20亿元,利税达1.13亿元,带动6万多户发展生猪生产,“阜新双汇”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肉制品加工基地。

  ———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级养猪协会、合作社组织60多个,生猪专业经纪人达300多人。开通了为龙头企业服务的“生猪送双汇”绿色通道和“养猪“110”24 小时客户服务热线,邀请养猪发达国家专家来阜新讲学,传授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成熟的饲养经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阜新生猪产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生猪产业成为阜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市生猪出栏255万头,实现产值约35亿元,实现纯收入约12.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18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8%养猪业实现纯收入约15.16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41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生猪产业已成为阜新市百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