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科技服务助推农民特色增收
山东临沂市基层妇联组织,依托本地优势,重视推广科技知识和先进农业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兰山区李官镇成立妇女“农技协调员”队伍。
为解决农村妇女在发展中遇到的科技难题,促进科技知识在广大农村的普及、推广和应用,李官镇妇联本着妇女工作社会化,让全社会都来做妇女工作这一思路,与镇农技站联手,在全镇妇联主席、妇代会主任、“双学双比”示范基地的负责人,种植大户致富女能手中选拔、培养25名妇女,组建农技协调员队伍,为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服务,带动广大农村妇女走科技致富的道路。为加强“农技协调员”队伍的建设,镇妇联建立了“农技协调员”监督检查制度,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沂水县诸葛镇成立“科技服务队”。
镇妇联联合农技、果茶、林业、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服务队”,活跃在全镇田间地头、大棚内外,面对面地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各种技术服务,为农民增收献计献策。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妇联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健全了科技服务体系,成立了镇村两级技术服务队伍,培训以花生、烤烟、瓜菜为重点的种植业、以苹果、杏、黄金梨为重点的林果业、以牛猪鸡为重点的畜牧业等主导产业技术员 800多名,实行划片包干、分工负责,落实包村包户责任制,定期进行常规技术指导,随时解答群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该镇还成立了40多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了户与户之间 的合作与交流,减轻了农户自身的技术、资金压力,提高了抗御风险能力。
费县上冶镇农村妇女争当“科技媳妇”。
丈夫外出经商,任庆波在家养獭兔,现存栏量1000多只。她一边给獭兔喂食一边算了一笔账:“只要营养、防疫跟得上,这些宝贝好伺候。今年的行情到现在还很好,估计收入3万块钱不成问题。”时下,在费县上冶镇,像任庆波这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理财的农村妇女竞相成为种养加工及流通行业的科技致富能手,被人们称为“科技媳妇”。上冶镇妇联在广大妇女中开展了“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 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利用妇女之家、人口学校、文化大院等阵地,对妇女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并引导、扶持妇女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在全镇妇女中掀起了致富奔小康的热潮。截至目前,该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培训留守妇女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使全镇农村妇女都掌握了两门以上实用技术。
沂南县依汶镇妇联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发展特色养殖。
他们充分利用果园、山地、池塘等发展原生养殖达600余户,与家庭养殖、定单养殖形成一条养殖产业链,人均年增收800余元,占年总收入的20%以上。山区资源优势正成为该镇农村妇女增收的一大支点,当地农村妇女纷纷看好原生态养殖业,镇妇联积极配合镇政府因势利导,制定出台了以扶持、放宽、搞活为宗旨的山区养殖发展政策,原生态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大保护村退休教师隋善福的家属,用尼戎网在大山林地围起面积百余亩的天然养殖场,每年投放1000只蒙山草鸡,让鸡靠草种果仁昆虫为生,鸡、蛋十分热销,年经济收入近万元。青杨行村村民王培英承包了30亩水面的河坝,专门上山拾牛马粪便搞淡水养殖,不需投放任何饲料,平均每年出售活鱼达1000余斤。
蒙阴县岱崮镇农村妇女有了“技术秘书”。
随着蒙阴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部分地区农村妇女劳动力占60%以上,她们文化水平低,不懂管理,急需技术指导服务。岱崮镇妇联急广大妇女所急,联合农技站、科协等部门的技术员按季节到全镇24个村的农田和果园为广大农村妇女进行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该镇妇联与有关涉农部门专门制定了对妇女为主的种养大户技术帮扶制度,为她们提供技术、疫情防治、病虫害防控、市场价格信息、良种良法等方面的服务,做到送政策、送信息、送项目、送科技,包良种引进、包技术指导、包疫病防治、包联系销路。现在,该镇只要有技术需要的农村妇女,一个电话,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镇农技、科协免费的技术服务。目前,全镇已有2000户种植大户、500户养殖大户享受这一优惠措施,深受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山东临沂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