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推广新型农村能源 促进农民快速增收

日期: 2007-08-08 00:00 作者: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的机遇,以合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为主攻方向,以农村能源综合利用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太阳灶、高效节柴炕灶等新型能源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全县累计推广太阳灶7.1万台、节煤炉3.62万个、高效节柴炕灶960铺、“四位一体”及户用沼气池2280口。该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节支。年可增收节支1186.2元。二是有效遏制了农民乱砍滥伐、铲草皮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了生态植被,全县年可减少植被破坏1万多公顷。三是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村妇女劳动强度,优化了家居环境。四是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沼渣、沼液等有机肥的施用,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其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是保障

  县上以推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重点,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验收办法和奖罚办法,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村社干部包农户、业务部门包技术的“四包”责任制,层层靠实责任,形成了有力地工作保障机制。同时,县乡政府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目标管理,并将项目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保证了项目建设任务的全面落实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编制合理的项目规划是前提

  坚持 “开发与节约并重”,“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利用现状及群众对新型农村能源建设的意愿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坚持把农村能源建设同小康村建设、暖棚养畜、退耕还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编写了《临洮县农村能源建设规划(2003年-2005年)》,计划2003-2005年每年发展沼气池5000口,边远山区改炕、改灶1.2万户(铺),推广太阳灶1.2万台,新建公益生态太阳能采暖房50处,同时,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03年先行在农村经济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衙下镇联合村,新添镇潘家庄村等5个乡镇10个村安排建设以沼气池为主要内容的户用能源模式户1500户,目前,已全部建成并发挥了效益。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全县进一步推广农村新型能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宣传开路,提高群众思想认识是基础

  以“保护生态,节约能源”为主题,切实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着力营造发展新型能源的良好舆论氛围。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喉舌”作用,通过播放专题片、打印电视宣传字幕等有效形式,加强了宣传引导。据统计,项目实施中,共打印电视字幕200多条,播发专题片2个40余次,播发能源建设新闻稿件160条。二是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选定了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对户用沼气池建设愿望迫切的党员、村社干部、科技示范户,号召他们率先带头进行沼气池建设。建成后,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召开现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沼气池建设的好处,起到了典型带路作用,消除了群众对沼气池建设的顾虑。三是充分发挥能源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县情实际,编印《户用沼气池管理知识》、《户用沼气池冬季管理》、《沼气综合利用知识问答》等宣传材料7种,1.2万份,发放到项目建设户手中。同时组织专题培训86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9600人(次)。

  四、强化管理,严把工程质量是关键

  一是组建了专业施工队。我们在广泛宣传、青年农民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的基础上选拔有较强瓦工经验,懂建筑、会设计的300多人进行集中培训,现场考评,择优选用76人,组建了专业沼气施工队专门负责全县沼气池建设施工。二是严把建设质量关。按照施工要求,项目建设严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建立了技工绩效挂钩制,督促技工从放线--浇注--密封处理--查漏检修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同时,加强验收管理,沼气池建成后,先由建池技工进行气密性自验,县能源站验收合格后再投料启用,产气后由用户签字认可,保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生效一个。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县上在专门成立了县能源管理站,作为全县能源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县 能源建设工作。设立了能源建设服务部,常年为群众提供炉、灯具等物资的配送、维修工作。四是坚持高标准起步。坚持以“四好”、为目标,即总体规划好,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好,与文明村镇建设配合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好;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与村镇建设规划结合,与主导产业结合,与农村改厕、改圈结合,与农民增收结合,达到了项目区农户户户有沼气池,有卫生厕所,有标准化牲畜圈舍,厨房整洁卫生。

  五、加强管理,确保发挥综合效益是根本

  一是强化资金、信息、物资管理,资金管理实行报帐制管理,开设资金专户,实行专人管理,专项专用;信息管理利用小型公益计算机管理软件,确定专人建立项目建设档案,进行数据远程上报,随时向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报送进展情况;物资配套采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办法,在各个项目村成立沼气技术服务工作站,对沼气池建设户沼气的安全使用技术、填料、沼液、沼渣的利用等进行培训,实行物业化管理。二是切实加强建后服务。为了保证建设管护不脱节,提高产气率,达到常年产气、常年使用的目的,组织编印了《户用沼气池安全使用规程》、《户用沼气池冬季管理》、《沼气综合利用知识问答》等书刊,教给农户安全、熟练、综合使用沼气和确保沼气池冬季正常使用、安全越冬的方法。三是推进沼气发挥综合效益。第一是与无公害蔬菜生产相结合,组织开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我们从省农科院、天津黄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引进蔬菜新品种20多个,引导320户沼气池用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利用沼渣肥田,沼液做叶面喷施防病杀菌,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利用沼渣、沼液替代常规肥料后,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增幅达到20.5%。第二是与村镇环境卫生治理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了村镇环境。由于沼气池的推广,有效消除了蚊蝇孳生的源头,使以前因养殖而造成的环境与空气污染得到了极大改善,提高了农户生活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第三是将沼气建设与农户庭院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暖圈,积极发展养牛、养羊、养猪等养殖项目,既为沼气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第四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减少了薪柴草的使用量,保护了植被,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切实做到了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达到了燃料、饲料、肥料“三料”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