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吉林特色农业成增收新亮点

日期: 2007-05-28 00:00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日,记者从吉林省有关部门了解到,全省在稳定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粮食主要作物的播种面积,保证这三大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吉林省各地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发展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2006年,全省特色农业实现产值283.7亿元,比上年增加38.7亿元,增长15.8%,占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3641.13元的24.47%。“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农业特色产业将达到600亿元,特色农业将名副其实地成为吉林省农民致富路上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1998年开始,白城市政府就组织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白城市林业局的科研人员攻关培育适合白城地区防风固沙的农作物品种和经济林树种。经过努力,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已研制出耐旱、耐盐碱的燕麦新品种“白燕1号至8号”。“白燕7号至8号”新品种连续两年播种后,不用人工再播种就可以持续繁育生长,燕麦的特点是投入少产出大,每公顷单季可产6000多斤,双季可产1万多斤,饲草每吨收购价为350元,每公顷投入不到1000元,收益却达5000元以上,现在白城地区燕麦播种面积已达3万亩。

  据了解,吉林省特色农业的主要项目是人参、鹿茸、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林蛙、薯、桑蚕、花卉、烟叶、蓖麻、花生、油葵、苏子、燕麦等。2006年全省蔬菜生产总面积达到563万亩,其中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27万亩,成为吉林省继粮食生产之后的第二大种植业;水果生产面积已达到200万亩,人参留存面积达到4000万平方米,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4100万平方米,油料生产面积达到460万亩。

  吉林省特色农业发展迅速,目前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已达800多家,产品初加工产值已达25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多村一品、数乡一业、专项特色扮亮了吉林省的特色农业。全省已有各类特产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1450个,农村经纪人达到1万多名。同时,特色农业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06年全省共签特色农业产业产销订单520余份,品种80余种,平均订单生产率达到62%以上。山珍产品80%内销或出口,葵花、花生等优质油料产品内销及出口量也在80%以上,红辣椒、圆葱、白萝卜等部分蔬菜产品几乎全部销往省外、国外。而且吉林省先后制订颁布了无公害蔬菜、绿色鲜食、葡萄酒、低农残人参等12项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经省政府批准,从2001年起在全省组织实施了“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现已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20万亩。其中,德惠市、大安市、扶余县、敦化市、长春市南关区等5个县市区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和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