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山农民增收依靠"主渠道"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
目前,盘山县以水稻、蔬菜、生猪、家禽、河蟹、淡水鱼等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和特色种养殖小区已发展到107个,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已达到101个。这些组织吸纳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有6.2万人为这些龙头企业提供生产原料,许多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实现了腰揣合同多赚钱的致富梦。
近年来,盘山县委、县政府把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化经营上。用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盘山县高起点培育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尤其在家禽饲养业方面,盘山县以“公司+协会+农户”等发展模式,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兴办饲养小区,集中饲养,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形成企业建小区、小区带农户的格局。沙岭镇的鹤源生态养殖公司就无偿为农户提供蛋鸡饲养场所,并与农户签订单。企业为农户提供种雏、饲料以及防疫等服务,负责回收农户产品。农户只需按照企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就可实现“双赢”。今年,盘山县就新建和扩建了兴牧肉联、意丰饲料、民发肉联、鹤源养殖、润迪鹅业5家龙头企业。至此全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达到58户。
随着龙头企业、订单农业的发展,社会化服务也不断完善。盘山县不惜重金在全县建成大米、河蟹、蔬菜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胡家河蟹市场成为东北最大的河蟹集散中心,年销蟹量达4200吨,占全市市场份额30%以上。沙岭大米批发市场吸纳了26家大米加工销售企业,初步形成了大米产业集群,每年从此销售的粮食达10万吨左右,占全市商品粮总销量的20%以上。全县的龙头企业订单农业规模从去年的12万亩发展到今年的17万亩。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迅猛崛起,让农民手握订单增收,还有1万多名农民在家门口成为“工薪族”。而今在盘山县,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乡镇工业园区已达6个,加盟龙头企业吃“产业饭”的农民占到农村总户数的40%。全县农民人均增收的1/3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