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太湖县积极转变农业增收方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日期: 2006-12-25 00:00 作者: 周会明 来源:安徽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一是积极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棉花品质提升行动。为进一步提高太湖县水稻、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单产和品质,今年,太湖县实施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棉花产业提升行动。一是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D优527、Ⅱ优明86、丰两优1号、两优6326等11个水稻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达44.78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7%;建立了优质棉花良种生产基地5000亩。南农优3号、荆杂180等棉花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达4.1万亩,占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的93.18%。二是大力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全县水稻旱育秧、抛秧应用面积21.5万亩。占早、中水稻面积的63.36%。三是采取“统一一个优良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采用旱育秧(简化抛秧)、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技术”,全县建立了优质水稻示范片15个,总面积2.76万亩,优质棉花生产面积3万亩。实施两大行动,有力地提高县粮、棉单产和品质。据统计,水稻平均单产为396.9公斤,同比增加4.43%;棉花单产达95公斤,同比增加13.6%。

  二是大力推广农机和新装备的应用。按照“节本、增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今年新增农机动力为6700千瓦,到目前为止,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4.77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8244台/64287千瓦、各种配套农机具13151部、排灌机械8427台/28572千瓦。由农机手组成的各类机防队、机耕队、机收队活跃在农村,为农民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已成为全县农村的一个亮点。丘陵圩畈区基本上实现了机耕、机灌,水稻机收面积达到了8万亩。全年新增茶叶加工机械52台套,全县现有茶叶加工机械105台套,茶叶制做加工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有力地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名优茶的比重。据统计,今年,太湖县“天华谷尖”、“二祖禅茶”等名茶产量为250吨,占茶叶总产的29.4%;产值2400万元,占全县茶叶产值的61.07%。大力推广方格簇养蚕技术,通过多年的示范,今年全县蚕区已普及了方格簇,有力地提升了蚕茧的品质。

  三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为摸清耕地养分含量,今年该县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检测土样4024个,绘制了全县土壤养分分布图,向农户发放施肥卡13万份,并在新仓镇金鸡村等9个村设立了土壤养分定点定位监测点,长期监测土壤养分变化。全年供应配方肥6122吨,水稻应用面积为40万亩、棉花应用面积为2.8万亩、油菜应用面积为11.2万亩。据统计,全县亩均增收25元,累计增收1350万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四是大力开展动植物保护工作。今年,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县农委将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搬迁到新仓镇金鸡村,并在大石、徐桥、弥陀、百里等地设立了农作物病虫测报点,提高了病虫测报工作的准确率。在省、市农委的支持下,投入资金3.5万元,购入机械喷药机60台,免费配给农村植保大户和10个新农村示范村,现全县已有机械喷药机458台, 组织全县植保大户组成了15个机防队,为农户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专业化服务。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应用面积为51万亩,其中,水稻44.56万亩、棉花2.5万亩、油菜3.94万亩。为确保养殖业稳康发展,今年,太湖县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户户建档、头头(羽羽)免疫”的要求,认真做好动物的防疫工作,全县生猪免疫率达100%、家禽免疫率达98 %(其中肉鸡免疫率达100%)、牛免疫率达到100%。全县全年没有发生生猪5号病和家禽禽流感疫情。

  五是大力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开展创名优品牌工作。全年建立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棉花生产标准化基地1万亩、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茶园无公害生产基地5万亩、其中4.6万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大力推广生猪、肉鸡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年新增养猪小区2个、养鸡小区1个、养羊小区1个。全县年出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1560户,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17户。各类养殖小区已达16个。“花凉湖”蛔鱼、“二祖禅茶”已通过省无公害产品认证,申报了“泊湖”大闸蟹进行绿色食品认证,“常润”大米在11月份在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荣获优质产品奖。现全县已有5个绿色农产品,5个省政府名牌农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