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良种补贴一补多效 ———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实施四年回顾

日期: 2006-10-16 10:41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为推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002年农业部组织制订了包括专用小麦、高油大豆在内的11种主要农产品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同年,由财政部、农业部启动实施了东北高油大豆示范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现已扩大到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优势区。这一政策深得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为促进粮食生产的恢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年补贴70亿元

  2002年,国家对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4省78个县(市、农场)332个乡(镇)4513个村53万户的1000万亩高油大豆每亩补贴10元,共补贴1亿元。2003年补贴范围扩大到2000万亩,同时安排了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黑龙江6省实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1000万亩,合计补贴资金提高到3亿元。2004年,国家良种推广补贴品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专用玉米和水稻。优质小麦、高油大豆、专用玉米分别补贴1000万亩,同时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7省水稻良种推广实行在计税面积基础上的实际种植面积补贴,其中,早稻每亩补贴10元,中稻(东北粳稻)每亩补贴15元,晚稻每亩补贴7元,共补贴种植2.1678亿亩水稻。

  2005年,国家财政共拿出38.7亿元,继续对优质小麦、高油大豆、专用玉米、水稻进行良种推广补贴,补贴面积为3.4668亿亩,约占我国粮食作物面积的20%。其中优质小麦良种补贴范围扩大到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11个省和新疆建设兵团,补贴面积扩大到1亿亩,补贴资金增加至10亿元,共涉及到11个省的418个县4935个乡(镇)98906个村1880多万户;专用玉米共涉及到8个省的487个县1142个乡(镇)10374个村120多万户;高油大豆共涉及到4个省的82个县878个乡(镇)6617个村60多万户;水稻共涉及到7个省的700以上县、8000以上乡(镇)以、3000多万户。4年来,国家累计良种推广补贴资金7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纷纷从省、市级财政安排资金实施良种推广补贴。2003年起,仅江苏就实施省市级水稻良种推广补贴1850万亩,落实地方补贴资金1.64亿元。

  目前我国实行的良种推广补贴,按照县有区域分布图、乡有任务分解表、村有供种清册、户有供种(订单)卡的要求,建立了项目档案,并与优势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等多项挂钩,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农民意愿、专家推介、市场认可等原则,确定补贴品种,通过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供种企业和供种价格,确保补贴资金到户,推广品种到田。

  一补多效六提高

  实践证明,良种推广补贴不仅提高了良种覆盖率,而且实现了“一补多效”,其主要成效体现在“六个提高”。

    一是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恢复性扩大。由于比较效益的相对低下,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一度出现了连年快速萎缩的非正常现象,由1998年的17.07亿亩,降至2003年的14.91亿亩。良种推广补贴等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范围的扩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恢复扩大到15.15亿亩,预计2005年为15.6亿亩以上。

    二是提高了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2004年统计,水稻补贴7省项目区平均亩产417公斤,较2003年增加21公斤,增幅为5.3%;小麦补贴6省项目区平均亩产36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增加97公斤,提高36.9%;玉米补贴8省项目区平均亩产比非项目区高出50公斤以上;大豆补贴4省项目区平均亩产184公斤,比非项目区增产34.7公斤,超过世界平均150多公斤的产量水平,达到美国、巴西等国高产年水平。2005年优质小麦、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高油大豆项目区平均亩产分别为389.5、505.3、4498.4、182.2公斤,比非项目区增加20.9%、11.0%、19.3%、15.1%。

    三是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品质,促进了优质优价。各方反映,良种推广补贴示范区粮食作物的品质普遍较好,主要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标规定的品质要求。据2004年统计,水稻补贴7省优质率从69%提高到75%;小麦补贴6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总面积的73.5%,占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量的89.2%;玉米补贴8省项目区272个样品检测分析,容重和粗淀粉达二级以上的分别为98.3%和34.0%,比上年提高8.7和16.9个百分点;大豆补贴4省项目区217个样品检测分析,平均含油率达到21%,蛋白质含量39.2%,比普通品种含油率提高1.5个百分点,接近美国二号大豆的品质。2005年优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水稻项目区优质优价订单率分别达到40.6%、42.2%、83.6%、30.2%。

    四是提高了粮食作物的种植效益,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良种推广补贴实现的增收主要包括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效、财政补贴、省种节本,以及部分商品粮订单生产、优质优价。据2004年统计,水稻补贴7省亩均纯收益较上年增加220~270元,其中价格增收占60%左右,增产增收占25%,政策性增收占15%;小麦补贴6省项目区优质小麦平均成本238.6元,比上年全国小麦平均生产成本下降9.9%,项目区优质小麦的价格比普通小麦高10%~15%,亩纯收益同比增加55元以上;玉米补贴8省项目区平均亩增收48.4元;大豆补贴4省项目区平均亩增收48元,其中增产增收约42元,优质优价增收6元。2005年优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项目区亩纯效益分别为322.1、436.4、273.4元,比非项目区增加71.6、88.7、55.2元。

    五是提高了统一供种水平,增加了良种覆盖率。通过良种良法补贴各项配套措施落实,使良种良法同步入户,引导农民自愿种植高产优质新品种,尊重了农民意愿。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主导品种明确,每县项目区品种布局基本实现“一主两辅”、“一乡一品(品种)”,良种覆盖率、优质化率和统一供种率可达100%。

    六是提高了优质粮食的产业化水平,推动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良种推广补贴能有效引导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向优势区集聚。各项目省严格按照相对集中、规模生产、连片种植的要求,落实良种补贴示范区,基本形成了大方上万亩,小方上千亩的种植规模。品种统一有利于促进“五统一”。纯品种规模连片种植,促进了订单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