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跳出农业抓农业 宁都发展现代农业助推新村建设
初秋时节,梅江两岸,但见山林间,黄鸡追逐嬉戏;田野上,稻浪随风翻滚;大棚里,蔬菜新鲜欲滴;果园中,桔橙挂满枝头。
宁都县跳出农业抓农业,依靠工业带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实现了农户、企业“双赢”目标,而且带动了全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今年1至8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695元,同比增长11.5%。
田园对接工厂——精确生产打造产业经营第一车间
沿着平整宽阔的乡村水泥路, 近日,记者来到固村镇湖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绿色的桑园。
在湖坊蚕桑基地,处处活跃着蚕农忙碌的身影,蚕农的脸上荡漾着增产增收的喜悦。蚕农邓湖南高兴地说:“今年与双益缫丝厂签订了合同,蚕桑田成了双益缫丝厂的一个生产车间,产前产中产后都不用愁,我种了6亩桑已养了28张蚕,到手的钱就有1万多了。”
宁都县从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入手,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确定黄鸡、脐橙、优质稻三大主导产业和加工专用红薯、席草、蘑菇、白莲、蚕桑、茶叶、烤烟等七个区域特色产业,使全县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县农业生产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到目前,全县发展优质稻40万亩、脐橙12万亩、黄鸡3000万羽、加工专用红薯3万亩、白莲6万亩、席草2万亩、蘑菇180多万平方米、茶叶1万亩、蚕桑1万亩,烟叶1万亩,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广大田园成了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车间。
新农村建设·最新报道
全县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建网络、搞示范、抓培训、上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全县建立健全了四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他们投资500多万元制定了相关产业种植、养殖技术标准,并派出技术干部进村入户,对广大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精确生产。目前,全县已有宁都黄鸡原种场肉鸡基地、团结水库水产养殖基地等5个基地被确认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工业提升农业——加工增值壮大延伸产业链
昌厦公路竹笮布头村路段一侧,矗立着全国最大的薯业加工企业——江西山峰薯业有限公司。机器轰鸣,一条条红薯加工生产线开足马力,一根根红薯在这里吃干榨尽后,变成精淀粉,效益翻了10倍。如今,山峰薯业年生产加工能力已达10万吨,实现加工增值率在100%以上。
宁都扶强龙头企业,壮大延伸产业链,以工促农,以工哺农。该县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使一大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基本形成了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每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格局。同时,在项目、资金、税费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全面推行资产向优秀企业家集中、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资金向优良产品集中的举措,扶强丰泽米业、山峰薯业、光阳谷物、恒盛草席、绿康科技、九发食品、双益缫丝等一批有优势、有实力、有市场、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席草加工、果蔬加工、茶叶加工等4个农产品加工型重点产业群,全年加工各类农副产品30万吨。龙头企业已达1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
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宁都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县场等优势,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采取“提供一回收”、“以养(种)还贷”等方式签订生产合同,确立契约关系,企业指导基地农户按合同要求规范生产,企业严格按合同规定价格收购。丰泽米业聘请专家深入乡村现场培训,大力推广“丰优丝苗”、“外引七号”等优良品种,同时按比普通晚稻市场价上浮15%的保底价,随行就市订单收购优质稻,并对农民返还一定比例营销利润,实行“二次分配”。去年全县5万多农户种植优质稻30万亩,粮农比普通水稻每亩多增收220元。
农民融入市场——组织牵手产品阔步闯市场
全县结合青年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依托全县168 所“新农民学校”,根据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培训对象的文化层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用思想教育与技术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集中面授和分散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计划,科学编制班次,调配师资力量,并专门编写了培训教材,对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增强农民的创业能力,使劳动力优势转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持久的活力。今年1至8月该县就开展培训960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1万多农民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如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按照 “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宁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户联合型、能人带动型、企业拉动型、专业协会型、科技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等多种类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涌现出宁都黄鸡专业合作社、薯业产业协会、会同果业协会、鱼苗营销协会、长胜蘑菇专业合作社、田头草席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如今,全县已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62个,覆盖农户6万余户,占总农户的61%,使千家万户的松散体变成进军市场的联合体,形成了拳头效应,让农产品阔步闯市场。
以前饲养黄鸡的农户各自为战,导致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黄鸡产业合作社成立之后,实行“五统一分”: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养殖,在此基础上发挥规模优势,开拓市场,使得黄鸡畅销福建、广东、上海等沿海市场,还漂洋过海俏销香港、日本等东南亚市场。如今,全县年出笼黄鸡3000万羽,其中黄鸡产业合作社销售黄鸡2550万羽,占全县总量的八成多。
得益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宁都农村一座座靓丽的村庄拔地而起,一条条平坦的村道四通八达,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写满幸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
(赣州市农业局)
相关新闻
- 智慧育种赋能种业振兴,张家窝镇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06-09
- 郝鹏在沈阳专题调研现代农业时强调 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 2025-03-27
- 吉林通化推进百万亩棚室工程建设 棚膜经济成为稳固农业“压舱石” 2024-12-04
- 辽宁大连都市现代农业综合评价居全国前十 2024-12-04
- 广东惠州“土味”农产品秀出国际范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