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0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领30万农户奔富路
“自从成立马铃薯协会以来,心里就踏实多了,去年种植马铃薯15亩,通过协会销售,比过去的价格番了几倍。”3月2日,察右后旗红格图农民刘大力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围绕农村四大主导产业,组建了一批各类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使农民融入产业化组织当中,让农牧民得到实惠。目前,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已具一定规模,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200多个,产业化带动农牧户数30万户,占全市农牧户的40%以上,吸纳就业人员10多万人,为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了产业支撑体系。据统计,去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大灾之年达到3350元,比上年增长4%。凉城县各协会大力推进品牌战略,通过协会运作,每年全县农副土特产品转化销售2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5%,为农民变现金收入4.5亿元。目前,全县各类农畜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组织已达 39个,共涉及 31个村委会 83个村民小组,会员达6000多人,形成了乡乡有协会,村村有会员。察右后旗绿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代表,也是农牧业产业化经济合作组织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