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简报第59期
科技进村入户
助力增产增收
青岛市农业科技促进年
工作简报
(第59期)
青岛市农业委员会2012年9月11日
本期 要 览
■市农委积极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两个全覆盖项目”■城阳农业科技注重“三个结合”
■青岛市种子站召开花生及春玉米新品种观摩会
■即墨市农广校举行“感受发展之旅”欢度教师节
■两所高校学术交流活动观摩莱西市新模式栽培和新品种育苗
市农委积极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两个全覆盖项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一个衔接、两个全覆盖”重大举措,以此全面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步伐。
“两个全覆盖”项目,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以下简称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以下简称乡镇农技推广条件建设项目),两个项目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是在2009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基础上立项的,我市胶南莱西两市连续三年承担了该项目。三年来,通过项目建设,为我市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2年中央提出将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安排我市补助资金640万元,涉及种植业(360万元)、渔业(100万元)、畜牧业(100万元)、农机(80万元)四个行业,其中种植业实施范围为五市,每市项目补助资金72万元,主要用于培训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乡镇农技推广条件建设项目,2011年开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共同下达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我市项目实施范围为五市的79处镇。两年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924万元,地方配套924万元,主要配置仪器设备和业务办公用房建设。
为切实落实好中央这一打基础、管长远、含金量高的政策,市农委于9月4日组织三区五市分管局长和有关人员召开了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对两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了动员部署,同时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了培训。
目前,“两个全覆盖”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的顺利实施,将逐步健全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市农委科教处供稿)
城阳农业科技注重“三个结合”
城阳区在实施农业科技服务过程中,积极与农业园区发展、品牌建设、观光农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一是将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园区基地建设相结合,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采取与社区合作,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投资者,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出租等方式,整合农村土地资源,鼓励他们进行农业规模化种植,用现代农业技术优先装备农业园区,先后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园区和果蔬配送基地。
截至目前,全区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效益较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种植业农业园区共有31处,面积达到1万余亩。其中青岛市现代农业示范园投资3.3亿元,占地1200亩,成为目前岛城集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都市农业公园。另外还有法海寺农业观光园、鸿得源农业园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示范明显、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园区。2011年,园区实现综合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占种植业收入40%以上。
二是将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品牌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城阳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品牌建设的先决条件,加强了监测体系、标准体系建设和产品质量认证建设,提高农产品信息化程度,从完善农产品追溯手段入手,在全市采用二维码追溯系统,确保消费者能够详细了解并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区已有12处园区基地建立了二维码追溯体系。
积极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鼓励、支持农业园区基地创建自主品牌。目前,全区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8个。如“城阳青”大白菜、“夏庄杠六九”西红柿、“好家牌”蔬菜、“山色峪”樱桃、“少山”红杏、“曹村”草莓、“云头崮”老爷茶、“石沟”寒露蜜桃等,在市场上形成了独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其中,“山色峪”樱桃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并与“少山”红杏、“夏庄杠六九”西红柿、胶州湾蛤蜊一起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曹村”草莓、“夏庄杠六九”西红柿获得“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农产品金奖”,“波尼亚”肉食、“迎春乐”牌奶制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等等。
三是将农业科技服务与观光农业发展相结合,促进社区集体和农民增收。鼓励引导街道、社区、农业园区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载体,通过举办农业节会的方式,发展体验农业耕种采摘乐趣与品尝特色农家宴、休闲游乐相结合的观光农业,提高一产与三产的结合度,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全区常年举办的各类农业节会,如夏庄草莓节、山色峪樱桃节、红岛蛤蜊节、宫家村葡萄节等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拉动了当地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周边地区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众多农业园区也纷纷开展了以杏、草莓、黄瓜、西红柿等果品蔬菜的采摘和农耕体验活动,农产品价格提高了3-5倍,草莓采摘价格达到100元/人,草莓冬暖式大棚最高收入达到12万元,为农民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
(城阳区农业局供稿)
青岛市种子站召开
花生及春玉米新品种观摩会
为深入了解我市花生及春玉米新品种综合表现情况,青岛市种子站召开了2012年青岛市花生及春玉米新品种观摩会。各区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市农委农业专家顾问团有关专家、有关花生生产及玉米经销企业负责人、品种区域试验的技术人员3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
与会人员进行了青岛市春玉米新品种安全性评价,并对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及有推广潜力品种进行了现场讨论,对新品种田间表现有了客观认识。市种子站还在五市安排了花生及春玉米新品种安全性评价,通过统一试验品种、统一试验方案、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组织观摩,科学掌握评价新品种在我市种植的表现情况,为下一步确定主推品种和国家良种补贴品种、确保推广品种种植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青岛市种子站供稿)
即墨市农广校
举行“感受发展之旅”欢度教师节
不必东奔西走,经验眼前就有。9月10日,即墨市农广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感受发展之旅”外出参观活动,欢度第28个教师节。
参观活动中,老师们先后参观了青岛农业大学瑞草园精品茶园、青岛沅禾茶叶有限公司、鳌福茶园、鳌海湾茶厂等即墨极富特色的茶叶生产基地,听取了上述单位的情况介绍,从中了解到茶叶无性育苗、白茶生产、大田茶园栽培技术,亲身体验了炒茶、品茶等相关工艺。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全体教师充分感受到了“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发展战略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成绩,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干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
(即墨市农业局供稿)
两所高校学术交流活动
观摩莱西市新模式栽培和新品种育苗
8月25日,青岛农大戴洪义副校长和园艺学院王然院长陪同湖南农大邓子牛教授(果树学科领衔人,柑橘岗位科学家)、石雪晖(十八大代表)教授、谢新喜教授(柑橘岗位科学家)杨国顺教授、刘昆玉副教授、龙桂友副教授、李大志副教授、谢玉明副教授、卢晓鹏博士、戴素明博士(学科秘书)、谢深喜教授赴莱西观摩苹果新模式栽培和新品种育苗。专家们主要观摩了莱西市良种繁育场苹果新模式栽培基地及河头店镇东野渚泊村新品种育苗基地,对苹果新模式栽培和新品种育苗基地给予很高的评价,此次观摩活动是青岛农大和湖南农大进行学术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莱西市农业局供稿)
相关新闻
- 青岛市崂山区晓望社区 2017-09-19
- 青岛市黄岛区大泥沟头村 2017-09-19
- 连云港市举行外向型农业专题培训班 2015-05-20
- 青岛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简报第76期 2012-11-28
- 青岛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简报第75期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