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宁夏盐池:四因素制约土地流转

日期: 2015-03-20 16:51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调查组走访了宁夏盐池县的青山乡和冯记沟乡,重点了解了当地土地流转情况。两乡耕地面积合计17.5万亩,其中扬黄水地7万亩,两乡流转土地合计8万亩。

  调研发现,当地土地流转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流转规模看,企业流入面积占比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流转面积占比少。二是从流转形式看,以村内亲友及邻里间短期流转为主,且基本为口头协议,正式签订流转合同的极少。三是从土地质量条件看,流转土地基本以条件较差的旱地为主,水浇地流转面积很小。

  调查组认为,当地土地进一步流转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力不足。由于土地条件差,流入旱地开展规模经营,前期需要大量投入。据了解,流转100亩旱地搞种植,至少要经过3-5年的前期投入才能有稳定产出,期间每年投入在5万元左右;而从现有情况看,盐池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实力较弱、资金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土地条件过差,规模经营效益也难以保证。据介绍,聚丰公司在青山乡旺四滩村流转5000亩土地种植苜蓿,由于产量低,2014年估计亏损500万元。

  二是土地碎片化问题突出。由于随人口增减不断进行承包地调整,多数农户承包地呈“插花式”零碎分布状态,导致规模流转土地往往涉及很多农户,沟通协调难度大,不少流转方望而却步。

  三是土地流转价格不能满足双方的心理预期。当地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水地为200-300元/亩,旱地为10-50元/亩,有的甚至更低。具备一定灌溉条件的土地,一般效益都比较好,承包户不愿流转。青山乡西台村村民吴振章给调查组算了一笔账:有灌溉条件的玉米地,平均单产1400多斤,每亩毛收入1440多元,除去成本700多元,还剩700多元,远远超出当地土地流转价格。

  四是部分农民对土地怀有依赖情结。一些农民把土地作为自己的最后保障,担心流转后会失去。青山乡年近60的村民吴长文说:“即使将来种不动了,也坚决不流转土地。一方面是怕租地的人糟蹋了自己的地,另一方面也是为在城里打工的孩子留点保障。”此外,当地滩羊养殖业发达,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为了节约饲草成本,多数农户采取“自己种植玉米喂羊、羊粪作肥上地、卖羊获得收入”的经营模式,土地依然是多数农民的命根子。

  (赴宁夏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