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蒙:直通田间地头的12316
近日,调查组来到辽宁阜蒙县旧庙镇祎景村蔬菜大棚生产基地调研。一下车,就碰到一位50多岁的大姐凑上来问:“是卖农药的吗?”我们被问的一头雾水。经询问,得知这位大姐叫李淑蓉,是这里的香瓜大棚种植户,她家的香瓜得了白粉病,到处打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姐,你先别急,打过12316吗?”一旁的阜新市农委信息中心主任贾真边提醒边用手机拨通了12316,坐席话务员听了李淑蓉的问题,马上转接连线省植保站专家宋雅坤。宋雅坤研究员详细询问了李淑蓉家瓜苗的症状,有针对性的开出了药名、用量,并反复叮嘱她用药的注意事项。李淑蓉高兴地说:“谢谢啊,这下可帮我解决了大难题,以后有问题还打12316。”
随同调研的省农委信息中心副主任赵爱雪告诉我们,辽宁省的12316热线自2005年7月11日上线以来,已累计解答农民群众的生产技术、供求态势、价格行情等问题450多万例,日均受理农民电话咨询近3000例。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平台全省统一。12316平台从省到乡完全统一,咨询电话按问题分级转接,信息数据按主题集中汇总,农业部门拥有绝对主导权。目前12316平台已经升级为云平台,硬件在省里,软件延伸到乡镇,市县乡为虚拟平台。二是功能不断拓展。12316不仅成为解答农民生产经营问题的热线,还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到农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落实、农业技术推广、社会舆情监测、涉农投诉举报等,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指挥农业、服务农民的综合性工作平台。三是数据持续累积。辽宁开通12316近10年来,累计收集案例5万条,种养大户动态实名库50万户,记录生产行为数据2000万条,为大数据挖掘打下了坚实基础。
赵爱雪还介绍说,辽宁省目前正在谋划第二代12316的发展思路。一是咨询可视化。借助宽带互联网和4G网络,提供便捷的可视化咨询互动,使农民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视频互动。二是服务数据化。通过对12316长期积累的数据进行挖掘,开发智能化的大数据服务工具,为农户个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业务社会化。依托互联网,将农业保险和远程医疗等社会服务资源嫁接到12316平台中,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四是运行体系化。依靠建成的省级云平台,将12316信息服务站逐步延伸到乡村,计划三年内覆盖95%以上的乡镇。五是应用移动化。计划在2015年上线12316手机服务终端,探索4G时代农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赴辽宁调查组供稿)
相关新闻
- 农业农村部2018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综述 2018-04-19
- 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为乡村振兴提供第一手材料 2018-04-02
- 农业部启动2017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2017-02-16
- 让村集体资产“活”起来 2016-06-07
- “村里的集体资产俺也有份”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