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江苏金坛:丘陵山区农业如何提质增效

日期: 2015-03-19 09:20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地处茅山山区,存在大片土壤瘠薄的旱耕地,只能种植芋头、红薯、马铃薯等作物,种植效益低,农民增收相对困难。2007年赤岗村组建山芋专业合作社,以山芋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不仅推动合作社成员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而且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丘陵地区低值耕地规模化经营提质增效之路。

  其主要做法有:一是共建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紧密合作,带动社员和其他农户建设山芋种植基地,为山芋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二是标准化种植,保障原料质量。合作社通过加强示范、统一供种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户提高山芋种植水平。三是保底收购,确保农民利益。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山芋购销合同,制定最低收购价。四是综合加工,延长产业链。合作社建设了淀粉厂和粉丝加工厂,除加工山芋外,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各类粉丝。五是二次分红,加强利益联结。合作社将山芋加工成粉丝后的销售收益,扣除各类成本、折旧、积累后,将部分利润二次返还给社员。

  取得的成效有:一是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综合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14年合作社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二是带动农民增收。合作社成员流转土地达3000多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在不扣除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农民收益可达1350元/亩。三是带动产业增效。山芋加工后增值可达2.25倍。

  调查组认为,罗村赤岗特种山芋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对丘陵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具有借鉴意义。

  一是积极延伸产业链,开发山区农业资源。合作社兴办加工厂,将丘陵地区的山芋等低价值农产品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效益大幅提升,为合作社壮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收入来源,也为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二是完善利益联结,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先成立合作社,再兴办加工厂,确保合作社与农民建立实质上的利益共同体,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发展,确保了合作社的长久生命力,值得在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中加以推广。

  (赴江苏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