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措施的制定、综合协调、物资组织、督促防灾减灾救灾各项措施的落实。建立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专家分析研判工作制度,及时科学研判灾害形势,明确防范的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时段。出台《渝北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抓好防范极端天气的技术、资金、物资等各项准备。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灾情,第一时间在渝北区临空都市农业信息网、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渝北农委微信公众号和区农业农村委办公网发布预警通知;同时通过电话、“一条信息”、“QQ群”等方式,及时通知各镇(街)和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做好强降雨天气防范和应对工作。
三是加强灾害宣传,确保科学防灾。安排人员对安全隐患迅速开展排查,建立档案,列出责任清单。组建粮作生产类、经作生产类、畜牧水产类灾害处置工作组开展防寒防冻技术宣传,指导农户加强作物田间管理、果蔬防冻除雪、温室大棚加固、大棚温度湿度调控、畜禽圈舍加固、畜禽饲养管理、农业机械防冻保养等工作,排除隐患,做到技术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极端天气农业生产安全。
四是加强灾情收集,做好核实调查。区农委及其下属事业单位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委属各单位按照职能职责分工,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全面收集、统计和报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渔业船舶等农业受灾情况,切实做到反应迅速、灾情核查准确、信息报送及时。
五是加强技术指导,做好灾后重建。根据受灾情况,区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第一时间深入救灾生产第一线,因地制宜制定抗灾救灾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咨询,帮助受灾群众和农业经营主体搞好灾后生产自救,努力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