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的彰武县双庙镇明水村,光秃秃的大田里已是褐色一片。然而当收购地瓜的货车进出村庄时,寂静的农家院里霎时热闹起来。
走进村民王晓洁家中,只见东屋的大囤子封得严实。“我家今年种了20亩地的地瓜,到秋儿收了9万多斤,现在已经卖了5万多斤,一斤一块多钱,收入不少。剩下的4万来斤先存着,有人来买咱就给过秤装车收钱,能卖到明年清明前。”王晓洁对记者说。记者与明水村老支书兼双明地瓜合作社理事长刘文锁踩着板凳查看了一下她家地瓜贮存情况,刘文锁看着囤子里的地瓜说:“她家种植的品种是黄瓤的‘明水一号’,生吃脆爽可口,熟食绵软香甜……”
今天的彰武明水地瓜已是“风生水起”,不仅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而且还畅销全国,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把阜新带给了世界。但是,明水地瓜从土地瓜到“金疙瘩”的嬗变,所经历的曲折,它给人们带来启示,值得探究。明水地瓜曾遭遇“卖难”明水村地处柳河西岸15公里处,101国道穿境而过,绕阳河、苇塘河从村西绕村而行;山坡地是坚硬的黄土,土壤条件适宜种地瓜,长出的地瓜不变形,个大、皮红、口感香甜、品味独特,不但直接食用营养、口感俱佳,而且是制作果脯、加工粉条的上等原料。追溯明水村种植地瓜的历史已有70多年,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明水地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名气也愈来愈大。“地瓜媳妇地瓜郎,地瓜院套地瓜房”成为当地的顺口溜。2002年5月,经国家工商总局受理,明水村地瓜正式注册“金明水”标识。2003年,“金明水”地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绿色食品并颁发证书。2004年,“金明水”地瓜被该市评为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005年,明水村被确定为彰武县明水甘薯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刘文锁介绍,目前明水村地瓜种植面积1万亩,全村570户,有420户种地瓜。今年虽遭遇干旱,但由于抗旱措施得当,地瓜地都浇上了水,获得了大丰收。“现在看,咱这儿地瓜的效益是任何其他农作物比不了的,一亩地能出3000多块钱,你种苞米一亩地能出这些钱吗?地瓜这玩意儿低投入、高产出,咱1万亩地,生产3000多万斤,那就是3000多万块钱呐!”刘文锁说。
尽管如此,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种植上,主要是品种单一,产量提升空间小,投入管理也跟不上,产量受影响;在销售上,由于各家各户都“单打独斗”,没有形成“集团作战”,出现了相互压价滞销、地瓜溃烂等伤农现象。
2012年春,明水村地瓜出现滞销,“金明水”首次遭遇“丰收的烦恼”。地瓜种植户的信心受到打击:“莫非城里人不喜欢咱的地瓜了?”
由于风调雨顺,明水村的地瓜获得大丰收。在以往,全村的地瓜在清明之前就销售一空。但这一年不同,有80万斤优质地瓜没卖出去,而且地瓜出售价已经落到了1.2元左右,销售不畅已成定局。明水村人在遭遇挫折后逐渐明白了,根本就没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瓜在生产上要保证产品质量,在销售上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同时要保护好名优商标使用权,做好产品对外宣传,更重要的是,还得在拉长产业链、做好深加工上做文章。如何让“金明水”不变“形”历史的经验教训,让双庙镇及明水村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只有走标准化生产与合作经营之路,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该市启动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明水地瓜这个老品牌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指明了新方向。明水村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积极打造万亩甘薯高产优质栽培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5000亩集中连片地瓜种植示范区,并辐射带动周边近万亩农田种植地瓜。光有规模不行,还得有人去管。去年初,明水村成立了双明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00户农民入社。通过合作社实现了“统一培训、统一进苗、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品种上,在省农科院、县科技局帮助下,引进20个地瓜品种进行实验,选定了产量高、口感好、适合明水村土壤的“辽薯26”、“明水一号”、“早丰”和“红香蕉”4个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上,采用了新法移栽技术并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在大旱之年,示范区内新打的62眼井让农民借了劲,一亩地地瓜平均收获3500斤以上,最高产的5000多斤;销售上,巩固了吉林、黑龙江、山东和沈阳、大连及阜新当地“回头客”销售渠道,同时,建立了网络电商经销平台,现在每天有1.7吨甘薯通过淘宝网销售到全国各地,摆上百姓餐桌。村民李庆全是村里种地瓜的行家里手,他儿子还是村里的“地瓜经纪人”,他说:“明水地瓜要说变化最大、效益最好的,还得说是示范带建设实施后的这两年。上面派来的农艺师、技术员经常来指导,技术好了,产量高了,销售也畅快了。”李庆全很开心。现在,明水村人又在琢磨一件事儿,就是寻找合作伙伴到明水村投资建厂搞地瓜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条,真正把地瓜产业打造成富民强村的金字品牌。“现在只卖商品地瓜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过“五一”就存不住了。1万亩地,满足供应了,那两万亩地呢?就出现生产过剩了,卖地瓜就难。有了深加工项目,把地瓜加工成薯条、粉条、地瓜干、淀粉进入超市,这样地瓜有附加值,种多少都不愁销路了,农民种植地瓜的积极性也高,更能促进农民增收。”刘文锁这样说。据了解,目前彰武全县都在围绕明水地瓜深加工做文章,四处招商引资谈项目。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产业链形成后,明水地瓜不仅不能变“形”,这个甘薯产业还会做大做强,成为彰武县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