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丹东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高效经济林产业发展新格局

日期:2015-06-19 09:28 作者: 来源:丹东金农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八河川镇酒局子村,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来自丹东市林科院的技术人员正为榛农传授榛子栽培维护、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新技术,技术人员细心讲解,榛农们聚精会神听着。自2014年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开始,这里的百姓真正尝到了科技兴林、产业致富的甜头。

  酒局子村6组的周志就是一位受益者。周志经营榛子园已经有5年了,规模有300余亩,这在当地属于“榛子大户”。由于长期管理粗放,每年的收成并不是很好。“往年扣去成本以后,剩下六七万块钱。”周志说,自己时常着急上火,知道是管理环节出了问题,却苦于没有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去年春天,市林业局“千万亩经济林工程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工作组和技术组,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送到了酒局子村的田间地头,周志的榛子园被“救活”了。“太有用了,听专家讲完就像开了窍一样,以前想破脑袋都弄不明白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按照专家的指导,榛子园当年秋天的收成就比同期翻了一番。“比往年多挣了将近4万块钱。”周志说,按照这个势头,今年的收入还会增多。

  和酒局子村类似,振江镇大青村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和林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90%,却是省级贫困村。由于不懂经营和缺乏政策扶持,村民常年“看天吃饭”。2014年,市林业局在大青村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玉竹。今年更是投资20万元建立了200亩玉竹产业示范基地,带动了全村几十户村民种植玉竹,新产业让村民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一亩地至少产5000斤玉竹,一年一亩地能收入1万元。俺们再也不受穷了。”57岁的村民王广宝兴奋地说。该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如今,市林业局已帮助大青村与玉竹加工龙头企业搭上了桥,共同研究订单回购事宜。

  5月中旬,正是软枣猕猴桃花蕾初放时节,记者随市林业局的技术人员来到凤城市边门镇戴绍斌的软枣猕猴桃基地,察看软枣猕猴桃生长状况。今年,戴绍斌在政府和林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种植了129亩软枣猕猴桃,目前长势良好,被列为凤城市软枣猕猴桃示范基地,每亩地300元的政府补助让他备感温暖。“有好政策的扶持,有林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这个产业的前景一定会很好。”戴绍斌很自信地说。他告诉记者,因为是头一年种植,今年产量不会太高,估计明年亩产就能达到1000公斤,每亩至少收入1万元。

  据了解,截止到今年5月末,丹东市已完成省下达经济林建设任务11.27万亩,落实良种壮苗1000万株。再有3年,丹东市将建成以红松、板栗、榛子、软枣猕猴桃、五味子等十大类经济林树种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带,形成具有丹东地域特色的优质高效经济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到那时,经济林将真正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