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改革引领促发展 村级增收聚民心 ——平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纪实

日期:2018-11-12 08:56 作者:左凯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时家村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平邑县卞桥镇,全村常住人口728户、2218人,是平邑县第一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2000年前后,时任村两委成员立足村居实际,借鉴先进地区宝贵经验,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大力发展林果和木材加工业,时家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随着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和社会矛盾的变化,时家村资产权属不明、管理组织不健全、成员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逐步显现,限制了村集体资产的有效配置和顺畅流转,抑制了村集体发展活力,难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17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后,新一届村两委顺势而为,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大机遇,清资产、核成员、建机制、成立经济股份合作社,带领时家村实现了第二次飞跃。成为平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排头兵,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实际、操作性强、复制性强的好路子。

  一、扎实清产核资,盘活资源促增收。扎实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托清村集体资产底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全面清查评估,全村共有资产569万元,土地3741亩。想方设法盘活闲置资源。以村南大棚基地为例,该处土地原是一片河水冲击形成的小平原,面积400余亩,长期以来荒芜闲置,未得到有效利用。清产核资工作开展后,村两委敏锐发现了这处荒地的价值,通过党员大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将这块土地整理后发包给村民用于种植大棚西瓜。为提高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村里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土地当年不收承包费,第二年每亩收取300元,第三年收取400元,后续承包费三年不变。村支部书记时光柏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建了3个西瓜大棚,当年实现每棚纯收入3万元。在村干部和党员的带领下,全村共建有西瓜温室大棚56个,育苗大棚2个。仅此一项,村集体就可每年通过土地出租实现增收16万元。

  二、严格成员界定,凝聚力量帮致富。严格进行了成员界定工作,划清了村集体成员界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凝聚了力量。经严格划定筛查,最终界定成员2210人。时家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专项管理村里的经济事务,协调管理村里的果蔬种植等多个专业合作社。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吸引入社农户117户,聘请了农业专业技术员和农民技术员36人;配备了远教投影仪,为成员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咨询服务等,定期对入社农户进行培训,对果蔬种植进行集体管理、集中销售、集中结账。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时间、统一产品标准、统一收获上市的生产模式,在全村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了生产交易成本,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2018年,合作社又与大厨进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打开了电商销售渠道,实现了“生态电商+固定大客户预订”等多渠道果蔬营销,保障了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户收入。

  三、壮大集体经济,反哺村民奔小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时家村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时家村95%的农户成为富裕户。全村户均存款达到8万元,个别达到20万元,村集体收入每年达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村两委一帮人又带领全体党员和群众,先后投入45万元,硬化村两纵两横水泥路面2500米,并安装了路灯,砌垒排水沟5000米,建成了高标准“文明一条街”。按照“一池三改”的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施工,建池、改厕、改猪圈、改厨房,优化了村民居住环境。2017年底又投入35万元新建村级大广场一处,栽种绿化苗木2万余株,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为进一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像时家村这样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典型村在全县范围内渐次涌现,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截至10月底,全县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的886个财务独立核算村,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工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713个。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