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做大做强“大通模式”

日期:2015-04-20 12:01 作者: 来源:青海农牧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近年来,大通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统筹运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农牧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大通模式”,促进大通现代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按照稳定粮食,增加经济作物,发展饲草产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2014年种植小麦18.45万亩,青稞0.5万亩,蚕豆2万亩,马铃薯9.98万亩,油料25.22万亩,蔬菜12.07万亩,饲草15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8623.1万公斤,增加了0.2%;油料作物总产达4448.8万公斤,增加了0.2%;蔬菜总产达到33.6万吨,比上年增长12.3%;肉产量达到3.09万吨,增长8.43%;奶产量达到4.79万吨,增长2.4%;蛋产量达到0.28万吨,增长13.5%。今年,根据大通农业生产实际,采取政策引导,政府牵头,农民参与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科学管理,使“大通模式”更加凸显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创收增收的良好效果。

  开发地方拳头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市场化运作。在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上下大力气,确保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品牌宣传,使大通县农产品走向全国。近年来,紧紧围绕将大通建成“西宁市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保障基地”这一中心,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县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有4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个,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家、产品14个,登记保护“大通马铃薯”、“大通鸡腿葱”和“大通牦牛肉”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认证有机食品企业1家、产品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生产基地1个;认定省规模化养殖场67处,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3处。“老爷山”等商标被评为青海省驰名品牌,绿草源有限责任公司的“绿草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积极顺应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趋势,争取企业发展利好优惠政策,加强政府参与引导和支持力度,发掘地方产业优势,广泛开展创业带头人培训,营造地方企业和外地企业创业发展利好环境,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取得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4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31家,县级6家,全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14.7亿元,产品种类多达120余个。全县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10家,合作社入社社员有6290人,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户,其中全省首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成全省最大蛋禽养殖基地,五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县种粮大户有52户(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养殖大户有20户。全县已登记注册的各类家庭农牧场有113家,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71家,畜禽养殖为主的家庭牧场42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