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7B220315202200953
- 信息所属单位
- 种业管理司
- 信息名称
-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305号建议的答复
- 文 号
- 农办议〔2022〕107号
- 生效日期
- 2022年07月08日
- 发布日期
- 2022年07月08日
- 内容概述
- 我部将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持续强化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启动新一轮育种联合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 索 引 号
- 07B220315202200953
- 信息名称
-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305号建议的答复
- 文 号
- 农办议〔2022〕107号
- 信息所属单位
- 种业管理司
- 生效日期
- 2022年07月08日
- 发布日期
- 2022年07月08日
- 内容概述
- 我部将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持续强化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启动新一轮育种联合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30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8日
字体:[大 中 小]
张学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促进我国种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创新工作,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为依托、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十三五”期间,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4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设施。目前全国已初步建成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为核心、1座复份库、10座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为支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在全国建立了国家畜禽保种场173个、保护区24个、基因库8个,探索形成以保种场保护区原产地活体保护为主,以基因库遗传材料保护为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夯实了育种创新基础。二是建立完善种业创新攻关体系。我部深入实施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研究启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重大项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育种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探索建立和完善种业创新攻关体系,强化种业创新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整合,打通种业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三是建立健全种业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修改种子法,完善新品种保护制度,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侵权案件审理司法解释和涉种刑事审判工作指导性文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出台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减免税政策,不断完善种业人才激励、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持续强化种业创新体系建设。突出长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战略定位,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布局,持续开展资源精准鉴定,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构建种业企业阵型,启动实施新一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加快推进主要粮食、重要畜禽及特色物种品种选育,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加快培育优势种业企业,不断壮大企业主体。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构建监管有力的现代种业治理体系,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关于突出种业创新研发,增强种业核心竞争力
我部积极推进育种创新。一是组织开展良种联合攻关。2014年以来,我部启动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粮食作物,油菜、马铃薯、花生等11种特色作物,生猪、奶牛、肉鸡、肉牛和肉羊等主要畜种的良种联合攻关,深化科企合作,深入推进资源发掘、材料创制,加快选育优良品种。二是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08年以来,陆续发布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遗传改良计划,遴选了262家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了生猪、奶牛、肉牛遗传评估中心,搭建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育成新品种(配套系)90多个。2021年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聚焦全面强化自主创新、育种基础、育种体系和企业主体等四大任务,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三是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会同科技部、财政部部署了“七大农作物育种”“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等重点专项,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尽快启动新一轮育种联合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对标产业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财政部将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支持开展种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加快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关于培育壮大龙头种业企业,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
我部高度重视种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是培育优势企业阵型。2021年对全国农作物种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企业科研能力、资产实力、市场规模、发展潜力等情况,形成由“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三类优势企业构成的农作物企业阵型。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推进畜禽、水产种业企业阵型。二是部署企业扶优工作。召开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积极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推动种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种业基地对接,加快形成种业企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推动出台支持政策。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企业等主体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与财政部共同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支持种业龙头企业与制种基地协作共建。与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种业对外投资合作工作的通知》,指导种业企业走出去。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工作的通知》,明确“十四五”安排1000亿元资金支持现代种业发展。推动中国农业银行出台《支持种业振兴信贷政策的通知》《支持种业振兴行动金融服务方案》,强化金融支持。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完善种业企业阵型,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积极推进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和种业基地对接,多措并举,着力打造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国际竞争力,推动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种业监管治理能力
近年来,我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强化部门协同,务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强化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配合全国人大修改种子法,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推动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配套规章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34个DUS测试机构,发布了11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和200多个行业标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二是强化行政执法。我部连续三年发布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强化侵权震慑与执法维权指导。在甘肃张掖国家级制种基地举办种子维权打假会议,在山东寿光举办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推进会,传递对侵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坚决态度。2021年启动为期3年的“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明确以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聚焦品种管理、市场监管、案件查处等全链条各环节,严厉打击种业侵权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指南》等执法规范性文件,会同有关部门连续3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三是强化行政司法保护衔接。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合作。2021年联合举办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强化侵权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全面推动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2022年我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6个单位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行政和司法协同保护,切实筑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基础。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构建和完善监管有力的现代种业治理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问题重拳出击,为促进种业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营造更好更优的市场环境。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