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7B100315202200718
- 信息所属单位
- 种植业管理司
- 信息名称
-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275号(农业水利类027号)提案答复的函
- 文 号
- 农办案〔2022〕106
- 生效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2年08月18日
- 内容概述
- 关于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
- 索 引 号
- 07B100315202200718
- 信息名称
-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275号(农业水利类027号)提案答复的函
- 文 号
- 农办案〔2022〕106
- 信息所属单位
- 种植业管理司
- 生效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2年08月18日
- 内容概述
- 关于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275号(农业水利类02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8日
字体:[大 中 小]
关于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高政府部门的行动意识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指导服务,有力有序推进轮作休耕顺利开展。各有关省份把耕地轮作休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了省级统筹、分级负责、县级实施的工作机制。项目县(市、区)由政府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协调人力、物资、资金等措施落实,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在工作中排出进度表、列出路线图,将轮作休耕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户到田,有力推动了轮作休耕工作开展。下一步,我部将总结宣传各地轮作休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完善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努力健全轮作休耕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轮作休耕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关于及时建立休耕的政策法规
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积极实施耕地轮作休耕,逐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轮作休耕顺利开展。一是修订法律法规。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因地制宜轮作休耕,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维护排灌工程设施,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二是建立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1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下一步,我部将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继续完善轮作休耕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管制度,推进轮作休耕政策有效落实。
三、关于明确将休耕和轮作工作分开
因地制宜开展轮作休耕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持和提升耕地地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耕地轮作休耕实施以来,在年度项目实施方案中均将轮作与休耕分开列出,资金补助标准亦单独测算,指导地方创新思路、结合实际探索集成适宜本地的轮作休耕技术模式。在轮作区,实行“一主”与“多辅”结合。“一主”,就是玉米与大豆轮作为主,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多辅”,就是实行玉米与薯类、杂粮杂豆、油料作物、蔬菜及饲草等作物轮作。在休耕区,实行保护与治理并重。地下水漏斗区重点是实行“一季雨养、一季休耕”,休耕季种植绿肥,防止地表裸露。重金属污染区开展隔年休耕和季节性休耕。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将粮油作物改为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层的生态环保作物。下一步,我部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生态优先,坚持“宜轮则轮、宜休则休”,加快构建绿色种植方式,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四、关于将休耕土地类别公示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各地在轮作休耕实施中建立健全了合理规范的实施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公示制度,在项目验收合格发放补助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公示,确保任务落实。探索运用卫星遥感技术,选择部分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础好的县(市、区)填报四至信息,对轮作休耕面积落实情况进行辅助监测。还有一些省份创新举措,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管。如湖北省购买农机合作社播种服务,使用安装北斗监测系统的播种机进行播种,实时监测作业面积,完成任务后予以结算。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完善公示制度,由传统的张榜公示向网络公示拓展,发挥群众和社会监督作用,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同时,要求省市县加强监督抽查、利用数字手段创新方式开展监管等,推动项目落实。
五、关于扩大补贴来源渠道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7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轮作休耕实施规模逐年增加。一是加大资金补贴规模。轮作休耕实施面积由2016年的616万亩增加到今年的6926万亩,补助资金由14.36亿元增加到111.45亿元,实施省份由9个增加到24个,组织方式更加优化、技术模式更加成熟、政策框架更加完善,常态化实施初见成效。二是推行资金后补助。为更好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地开展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对承担任务的实施主体、种植作物、上年作物、面积、四至信息等逐户逐地块核查落实,确保信息真实准确,验收合格后发放补助资金。三是推进集中连片。优先安排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任务,支持地方试点选择一批重点乡镇或行政村开展整建制推进,提升实施效果。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支持推进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六、关于继续发挥三类地的土地效益
轮作休耕实施以来一直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优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统筹相关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央对承担轮作休耕任务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保障农民合理收益,引导农民自愿参与轮作休耕、合理安排种植结构。2021年,针对玉米供需形势偏紧的情况,加大玉米扩种支持力度,在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地重点推行薯类、杂粮杂豆、大豆与玉米轮作,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促进了玉米恢复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玉米面积达到6.5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产量5451亿斤、增产238亿斤。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继续做好耕地轮作休耕工作,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种植制度、农产品供给动态调节机制、农业生态治理模式,推进轮作休耕制度化常态化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
感谢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2年8月18日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