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7B150315201600242
- 信息所属单位
- 农产品加工局
- 信息名称
-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65号(农业水利类286号)提案答复摘要
- 文 号
- 〔2016〕128号
- 生效日期
- 2016年08月25日
- 发布日期
- 2016年09月01日
- 内容概述
- 分别从建设好名优特农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沙产业的开发、开展名优特农畜产品的标示和认证、加强科研平台和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和加强与中亚和西亚国家的合作交流等五方面答复关于河西走廊建立“一带一路”名优特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提案。
- 索 引 号
- 07B150315201600242
- 信息名称
-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65号(农业水利类286号)提案答复摘要
- 文 号
- 〔2016〕128号
- 信息所属单位
- 农产品加工局
- 生效日期
- 2016年08月25日
- 发布日期
- 2016年09月01日
- 内容概述
- 分别从建设好名优特农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沙产业的开发、开展名优特农畜产品的标示和认证、加强科研平台和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和加强与中亚和西亚国家的合作交流等五方面答复关于河西走廊建立“一带一路”名优特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提案。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65号(农业水利类286号)提案答复摘要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1日
字体:[大 中 小]
一、关于建设好名优特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升名优特农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占据重要位置。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动植物资源较丰富,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深厚,多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具有发展农业、草食畜牧业的有力条件,现已成为国家玉米、蔬菜、瓜类等农作物种子繁育的主要基地,是我国西北内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
农业部高度重视在西北地区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会同财政部包括甘肃省在内的北方10个省区选择3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其中甘肃省安排了3个县(武威市凉州区、张掖市甘州区、环县,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实现了种养双赢的良好效果。依托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在甘肃等11省(区)启动建设现代草业发展草牧业试验试点,围绕种养结合、草食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草牧业发展金融扶持、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完善、草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试验,着力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的通道,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使试验区成为草牧业发展的先行先导区。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2015年中央财政在甘肃投入4200万元,建设7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促进当地奶牛科学饲养。根据201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对加快推进粮改饲进行全面谋划,2016年将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增加投入,进一步增加甘肃省试点县数量,继续实施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以及建设现代草业发展草牧业试验试点工作。2016年,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农业部在牧区半牧区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了部分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适当提高补奖标准,继续通过安排绩效评价奖励资金,支持各牧区半牧区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日前,财政部会同我部印发了《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2016-2020年)》,明确要求“各有关省区安排使用绩效评价奖励资金时,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70%”和“加快推动草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特色畜产品生产供给水平”。
二、关于开展名优特农畜产品标示和认证
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汇集,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带来极大的市场。我部按照“产管并举”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控制源头上的标准化水平。在标准制修订上,编制了加快完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5年工作方案,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140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584项、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800余项,清理了413项农残检测方法标准。各地因地制宜制定1.8万项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安全意识和质控能力明显提高。在标准化示范创建上,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农牧渔业标准化创建工作,创建“三园两场”9674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县185个。按照稳数量、保质量、强监管的要求,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8万个,累计认证产品总数达10.7万个,“三品一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下一步,我部将按照“最严谨的标准”的要求,继续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抓紧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用3—5年的时间基本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产业实际、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在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追踪机制方面,建立了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国务院机构改革明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后,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加强协调配合,签订了合作协议,印发了《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关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初步构建了两部门食用农产品监管的合作机制,农业部门和食药部门共同加强监管,形成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一是抓顶层设计。提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全链条、扁平化、高参与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农产品“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过程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风险隐患可识别、监管信息可共享”的全程追溯管理模式,目前,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该项目已通过可行性研究论证,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二是抓技术标准研究。提出了追溯管理平台配套标准制定方案,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等制度规范,制定了畜肉、水果、茶叶、谷物四大类产品操作规程等行业标准。三是抓宣传培训。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生产档案,规范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强化准入管理,把包装标识、生产档案、索证索票有机衔接起来。
下一步,农业部将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传输、调度和数据处理中心。二是完善配套制度机制,加强与食药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建立农产品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追溯标准体系,统一各追溯参与方的行为。三是开展追溯试点,选择部分省市的“三品一标”产品开展试点,争取国家追溯平台项目建成后2年内基本实现“三品一标”的蔬菜、水果、猪肉、牛肉和淡水鱼等5类农产品全过程追溯管理,覆盖率达到60%以上,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追溯管理范围,真正实现主要农产品追溯全覆盖。
三、关于加强科研平台和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中央财政一直十分重视对农业领域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一是通过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基金)支持农业相关科研工作。二是通过基本运行费用、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等加大对农业相关中央级科研院所(基地)稳定支持力度,支持其改善科研基础条件,自主开展研究等,有效激发了这些科研单位(基地)自主创新活力。三是通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科技部对西北灌溉农业区种业、草食畜牧业科技发展高度重视,在河西走廊布局了相关科研项目和园区,并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十二五”以来,为支持河西走廊基层科技创新,设计了“制干红辣椒节水丰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酿造葡萄节水增效规范化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开发”等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在科技支撑计划中部署了“西北绿洲农牧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 “精量低耗灌溉技术集成与示范” “黄土丘陵沟壑区(甘肃)增粮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在河西走廊支持批准了武威、酒泉、张掖三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研项目支撑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效促进了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发展,特别是名优特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四、关于建立名优特农畜产品大数据云平台和商贸中心,加强与中亚和西亚国家合作交流
近年来,农业部积极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要求,发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技术、规模、机制和区位等优势,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积极促进形成与沿线各国优势互补的交流合作局面。不断加强与中亚等地区在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的深度交流合作,从最早的“东西合作”开始,不断突出主题、扩大规模、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慢慢地演变成今天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工作布局,形成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多个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销对接合作”层次结构,“中原+东西南北”区域覆盖,“投资贸易洽谈、科技成果发布、技术装备展示、科企银企对接、产品展销推介、国际交流合作、专题聚焦研讨”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平台。
多年来农业部不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强化批发市场、县级集贸市场价格监测,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并做好预警分析。今后一个时期,为更好地进行产销衔接,我部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完善农畜产品监测预警方式,加大农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测信息发布力度,适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信息及时性准确性,以引导和调控农畜产品生产。农业部将继续关注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区域创新发展,为“一带一路”国家顶层倡议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农业部
2016年8月25日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