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增效 农产品增值 农民增收
粮店里普通大米每公斤卖3元,而河北省隆化县隆泉米业生产的有机米、生态米却卖到12元,并以其安全、营养、好吃、包装精良的优势畅销全国大中城市。经过十多个加工环节的隆泉生态米每年产万吨,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其效益之高令当地农民喜笑颜开。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三合义村杨凤明家牛舍里喂着大小14头牛,其中6头膘肥体状的小牛,全是春节前后产下的优质黄白花肉牛,到年底通过乡里养牛协会批量出售就能卖到3000元的好价钱,比饲养本地柴牛多卖1000来元。
平泉县今年食用菌生产总量能达到5500万盘(袋),全县60%的村,6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整个产业吸纳劳动力3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2亿元,菇农户均增收5000元。
这一个个让农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的事,是承德市在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具体行动中,围绕农业增效,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问题,做好做活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出以抓工业的思路搞大搞强农业产业的新路子,让农民从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工业思路建好产业经营“龙头”
在抓农业产业经营中,承德市委、市政府把培植发展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建设,并尽快形成强大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企业群体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目前,围绕奶牛、肉牛、肉羊、生猪、蔬菜、食用菌、马铃薯、山杏、果品、种子十大主导产业,均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发挥了产业龙头作用。全市现有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7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家,农业产业基地581万亩。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种子、山杏、食用菌、生态稻米深加工等基本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年销售收入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达到45家,总资产超过42亿元,资产超亿元的有10家,年总销售收入近90亿元,带动农户60万户,占总农户的67%。其中,承德露露集团、隆泉米业、三北种业公司、怡达食品集团、平泉食用菌总公司等具有一定产品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深加工企业,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
隆化三北种业公司经营机制在全国同行业中是最活的。这个龙头企业在全国最先推出了国有股退出,民营资本进入的民营股份合作机制,实现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储备一体化,做到了组织成系统,生产成规模,服务成体系、产业面越做越大,现已走出隆化面向全国搞经营。如今,他们正在搞高油玉米制种研发,并开始大面积推广,率先占领全国市场。“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企业”的绿源食品公司,是河北省重点龙头企业,建有10条生产线,是中国一流的食用菌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3.5万吨,年可创销售收入3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作为全市最大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利税400多万元,创外汇百万美元,在全市食用菌加工企业中出口量第一。
以工业思路抓好产业经营管理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承德市按工业化管理模式实实在在抓了三件事:
一是在农业资源配置上,将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整合效益,各级政府对龙头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通过减免税加以扶持,从而使龙头企业建设及其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对从事产业的农民只有给物质和技术的扶持,而不能乱摊派乱收费,谁违规就查处谁。
二是按工业化经营方式和标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按照工业化生产要求对全市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改变过去一个产品多个品牌,产量少、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状况。由政府统一组织,由农业、林业、畜牧、技术监督部门和龙头企业按照农产品质量监测抽查搞好开发管理,按照市场准入和国内外贸易规则,完善农产品环境评价、产品认证、产地编码等工作。按标准化筛选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产品及时注册认证,组织展销,申报评审,争创名牌。目前,隆化生态大米、平泉食用菌、围场马铃薯和时差菜、兴隆和承德县优质苹果等优质农产品,不仅得到了注册认证,而且成为了省优国优名牌产品。“森源”牌食用菌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建立了良好销售网络,在国内畅销北京、大连等大中城市外,还畅销日本、意大利、德国、荷兰等8个国家。
三是按照工业化经营思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生产者和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承德市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是农民协会,全市现已建立各级各类农民协会组织200多个,入会农户达1.2万多户,产业协会组织使得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由松散型关系变为紧密型组织,农民协会与龙头企业建有严格的章程,凡入会的农户按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可分享到加工、流通等环节中10%的利润。平泉食用菌协会常年为农民提供菌种、技术、协调资金,还帮助跑销路,使3万多农民年均增收千元以上。
以工业思路拓展农业产业经营市场
大力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承德市按工业化经营规律,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滚动发展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公司、规模大户、营销大户、农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这些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逐步提高,实现农业与市场对接,带动20%的农户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下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充分显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巨大威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经营难和卖粮难问题。
近年来,承德市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典型带动和部门参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农民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负盈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8724个,社(会)员20446人,实现增加值40005万元。这些社(会)员已从一产中脱离了出来,发展二、三产业,成了农村的“工人”和经营者,从而闯出了一条增收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