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集锦

人民网访谈:中国迎来首个农民丰收节

日期:2018-09-23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访谈嘉宾:

  曹幸穗 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史专家

  雷刘功 中国农村杂志社总编辑

  张玉玺 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

  童维新 全国十佳农民

  傅广洁 全国十佳农民

  主持人:许 博

  内容简介: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更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质量兴农”之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优化农业农村政策,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场访谈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最新指示精神和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嘉宾们结合自身实践和对“三农”工作的理解,畅谈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从安徽小岗“大包干”点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热火,到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增进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以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释放后,如何推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我是许博。明天9月23号,在9时54分将迎来秋分时节。在这一天我们将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几位嘉宾,为我们一同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们,他们分别是: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曹幸穗;

  曹幸穗: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中国农村杂志社总编辑雷刘功;

  雷刘功: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执行会长张玉玺;

  张玉玺: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全国十佳农民童维新;

  童维新: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全国十佳农民傅广洁。

  傅广洁:各位网友大家好!

 

视频访谈现场(人民网 张桂贵 摄) 

  主持人:刚才我们几位也都注意到了在刚刚结束的《新闻联播》当中,总书记通过电视屏幕向全国的农民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可以看出这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通过刚才总书记对于“三农”工作的指示,几位有什么样的理解呢?曹老师先给我们讲讲。

  曹幸穗:刚才通过《新闻联播》,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丰收节寄予非常大的厚望。我听了以后,感觉最深的一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重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要从农耕文明提取精华,为现代农业服务,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古国。在我们国家5000年的文明里面,农业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我们国家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非常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在丰收节举办的过程中,将来我们还要继续传承农业文化,使优秀的文化为现代农村、为现代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干一行爱一行。曹老师来自于中国农业博物馆,他关注的是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雷总的关注点又在哪里?

  雷刘功:刚才我们收看了《新闻联播》,聆听了总书记对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指示,心里非常激动,也倍受鼓舞。如果要说感受,我觉得有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情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的深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情怀,是一种不忘初心、造福百姓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写过一本书叫《知之深爱之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重农思想。

  第二个关键词是喜事。刚刚《新闻联播》也看到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上专门为农民设立这么一个节日,应该说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一件蕴含人民情怀的好事,对亿万农民来讲,它是一件喜事,是充满希望的、充满幸福期待的喜事。

  第三个关键词是希望。总书记刚才也说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非常美好的前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农民未来的生活将有更好的期待。

  第四个关键词是责任。刚才总书记讲脱贫攻坚。目前农村还有3000万人口没有脱贫,有些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脱贫,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肩上也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如何让这些农民脱贫致富,如何让他们和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主持人:四个关键词说很的全面,也很透彻。总而言之,农民丰收节是大事、喜事。这样一个大事喜事对农业农村工作又有什么推进呢?张总跟我们谈一谈。

  张玉玺:刚才我们看了《新闻联播》,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2018年秋分开始,每年的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从国家层面设立的第一个中国农民的节日。我觉得这个节日的设立对我们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起到一种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个节日设立之后对亿万农民产生巨大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耀感。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换句话说也是农民大国。

  我想中国叫龙的传人,换句话说,也是农民的传人。所以我说这个节日的设立既是亿万农民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节日。

  主持人:大家举国欢庆的一个节日。的确是这样的。两位,维新和广洁来自一线,又如何理解刚才在《新闻联播》当中总书记的一番讲话呢?

  童维新: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万分激动的。就在刚刚,我们知道明天就是我们农民的首个国家层面的我们农民自己的节日。就在刚刚,新闻联播里面,总书记也对我们广大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祝愿。更重要的是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我相信今天晚上像我一样的农民都是非常激动的,而且是重大节日的一种开心,非常好,觉得国家非常重视,农民有面子,农民有奔头,农民有希望。

  主持人:从掷地有声的底气当中就感受到了这种喜悦,广洁呢,怎么理解?

  傅广洁:因为我是在农村基层,地地道道的农民,原来农民也过丰收节,只不过是在田间地头,我们会收镰撒稻谷,全村人一起庆祝丰收。如今被国家当成了全国人民都在为我们庆祝的节日,我是比较期待的,而且我也是比较坚定的希望在我们农村扎根黑龙江的黑土地,种出最好的粮食,回馈给全国的人民。

  主持人:刚才五位嘉宾都从自己不同的角度谈了对丰收节的理解和期待。我们也想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设立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呢?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又是基于什么样的情况呢?雷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雷刘功:正如总书记刚才在《新闻联播》里面讲的,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非常好,我们的粮食连续十多年实现丰收。所以说有了物质基础。再一个我们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不仅老百姓的物质丰富了,而且老百姓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所以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我觉得不仅是满足老百姓对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满足老百姓对精神层面的需求。美好生活不仅仅是物质富裕,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裕。所以在这个时候设立这么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觉得正当其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审议通过了这个节日,我觉得这个节日是不一般的节日。再一个,第一个在国家的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一个节日,也不一般,这也是开天辟地,头一个。所以说这个不一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看。

  一个是通过这个节日,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为什么这么讲?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咱们来看一下,如果往前来看,我们亿万农民实际上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牺牲。我们再往后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也必然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农民又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为大家知道农民在我们国家是占绝大多数的,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他们的幸福指数怎么样,就代表着我们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怎么样。这是第二个层面,农民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从第三个层面来看这个节日的话,我觉得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农耕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所以说通过怎么创造性的挖掘我们传统文化,然后怎么更好地去创新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我觉得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确实有它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所以首先从国家这个层面来设立这个节日,我们就看出了这样一个不一般和重中之重的位置。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年,站在这样的节点下,我们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对于“三农”问题来说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如何来推进它的发展呢?曹老师。

  曹幸穗:我是这么来理解的。今年设立丰收节,我觉得有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农村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家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粮食供应、食品供应几十年来,目前是最好的。发展到现在,农业要再往前走,我们要对农业结构、农产品供应,要进行新的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农民丰收节,它对促进全社会重视农业,对崇农爱农的观念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现在农产品供应很充裕了,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下呢?其实不是。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食品供应安全问题、粮食基本发展的能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时候提出建立国家级的农民丰收节就引起全社会对农业的重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新闻联播》里,总书记做了重要的指示,讲到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的比例。不管城镇化发展到什么地步,不管工业化发展到什么地步,我们的城乡关系是永远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进一步重视“三农”问题,向全社会传递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不管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现代化发展到什么地步,但是我们的农业永远是基础,永远是很重要的基础。所以,在这个时候要建立丰收节,引起社会的注意。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以后,有一部分农民会转移到城市变成城市的新市民。这个时候建立一个丰收节,能够使全社会有一个共同庆祝的节日,让他们记住乡愁,记住传统的优良的品质、优良的传统。这个时候建立丰收节就变成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节日,让全中华民族有一个能够记住乡愁、记住农业的节日。在这个时候建立丰收节,它对农村工作有很大的重视。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一个日子和节点下也是集中体现感情的抒发,是乡愁的很好的表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农”问题也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大家对它的发展有新的要求。现在设立这样一个节日,以后每年的秋分时节都会是农民丰收节。对于这样一个节日,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建议呢?张总如何来看?

  张玉玺:2018年的秋分定为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回忆一下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生了无数个不可能。对农业来讲,农业从供不应求到农产品的鼎盛时期。我们讲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农耕史可能是上万年。我们回忆一下改革开放40年,1978年以前,农产品都是围绕着温饱问题去生产。现在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农产品极大丰富。但是,我们突然感觉有两个问题出现了。第一个农民,有时候丰产不一定丰收,有时候勤劳也不一定致富。现在我们还有3000万农民没有完全脱贫致富。另外,我们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又产生信任危机。我经常到超市里去看,白领们拿起蔬菜、水果端详半天,看的不是价格,不是买得起买不起,他看的是品牌,吃的安全不安全。这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今后建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我觉得这不简单的是一个节日,这应该说是一个号角。从今年起,是中国振兴农业的元年。农业今后向哪头发展,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品牌农业,用品牌兴农,用质量兴农。我们过去老是捱饿,农产品主要依靠量的飞跃,由量的飞跃向质的飞跃阶段发展。什么叫品牌?我个人理解,“牌”是个记号,关键是“品”,种植者得有他的品德,产出的产品要有它的品质,好产品,品是三个口,应该是口口相传,不是有一个人说好就是好,大伙儿都说好才能是好。今后农业产出这样的产品来。第一,农民要真正丰收,要真正能够增收。第二,让消费者买的放心,这是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雷刘功:我再做点补充。要说农民丰收节有什么好的建议。实际上大家过农民丰收节,其实有很多的形式,可以唱丰收,可以写丰收,还可以画丰收,还可以展丰收,还可以抖丰收。就是农民可以通过抖音这个平台,拍一些短视频,把自己的农家喜事,把农村的奇闻轶事,把丰收的产品展示出来。只要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只要是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都可以在农民丰收节这个载体上去展示。要说建议有很多,但有两条必须坚持。一是农民丰收节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农民的节日农民办,农民的节日农民乐,政府可以搭台,但不要取代农民。只有让农民唱主角,让农民参与到丰收节当中来,这个农民丰收节才实至名归。二是我刚才提到的,一定不要忽略文化和精神层面,农民享受美好生活一定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农民的身体上了楼,精神也得上楼。所以说我们在展示农民丰收成果的同时,一定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我觉得这样的话,农民丰收节才有它比较充实的意义。

  主持人:的确是,两点建议非常贴切。我们来问问维新和广洁,农民伯伯眼中的丰收节是什么样子呢?他们又如何看待?

  童维新:我举个例子,在我来的这几天,基本上我手机的朋友圈里全是在晒各种农产品,晒各种活动。因为走金寨县到果子园乡,再到白纸棚村,都在陆续举办各种活动。朋友圈发到广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在外打工的这些人都感受到家乡的热闹气氛,都急着要回家。正好趁着中秋节,也想回家。在他们展示的过程中,大家为什么要展示?国家在重视了,有个丰收节,这个节就在这几天要举办,农民的老大爷们、大伯们都把老式的犁田的工具、打鼓的工具拿出来展示,我自己的节日,你看看我们以前是怎么干的,现在有机械化,把机械化的这一块弄出来,甚至大家在一起,自导自演一些小品。他们觉得以前没有平台,没有渠道,咱家丰收了,我没法跟人家说。现在像我们金寨乡的大灵芝、大茯苓都搬上广场,吸引合肥、武汉那边城市的人,大概两三千人过来,我们广场上从来没有那么多人,他们来干什么?来看,也没见过那么大的茯苓,农民种植的东西,5斤的红薯。茯苓那么大一盆,哪见过那么大的!咱们农民有好东西,有平台了,再加上各种渠道一宣传,参与的积极性就高。本来是搭个台,演出一下,表演的人走了,台下的戏才开始,很多农民在一起相互交流,你这个东西是怎么种出来的,明年我试试。你这个销到哪儿了,谁给销的。做农产品销售的也赶回来跟他们对接,对接到最好的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往外发,通过互联网朋友圈往外发,全火了。对于农村的农民来说,大家有了非常大的平台。不仅是喜悦,更是分享喜悦,也让城市人分享到我们的喜悦,拿我们最质朴、最真实的东西让他们去体验。

  主持人:维新一讲让我们马上眼花缭乱起来了,广洁那儿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傅广洁:全国都在欢度丰收节。跟他不一样的是我们很多百姓都抱在一起哭。在我来看,第一是激动。第二是一年了,丰收了,真的不容易,国家还这么重视。最主要的还是农民的腰包鼓了,他一年的命钱都在这里。这是我看到的,大家都会喜极而泣的那种热情。

  主持人:一说喜极而泣,大家肯定对这个场景一定会油然而生,对于以前靠天吃饭的感觉是印记非常深刻的,那是传统的一种做法,是那个时候他们的一种不易,发展到现阶段,也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刚才我们前面也强调了传统文化和现今的发展。发展到现阶段,我们又如何让传统和现代更好的结合,给我们体现更高质量的“三农”呢?请曹老师讲讲。

  曹幸穗: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们在庆祝第一个丰收节的时候我就想到丰收节必须继承传统的优良的遗产。我们国家有5000年的文明史,我们国家留下来非常多的优秀的农业遗产。这个遗产在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中还有很高的价值。

  我举三个例子。一个是我们的祖先留下了非常多的优良的品种。最近这些年,我们为了使农产品产量更高,我们种的很多都是现代科技培育出来的杂交品种。这些品种的特点是产量比较高,但它不一定是品质特别好。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品种是品质非常好的。现在国家提出要进行农业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方面进行改革,改革的出路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继承优良传统,要从优良的品种里面去发掘它的现代价值,各地都有很多贡品。历史上质量非常好的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瓜果,都有质量非常好的。这是第一点,我们在当前一定要注意继承发掘的。

  第二点,我们传统的农业技术是非常生态、非常绿色的。在我们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之前,我们用的都是有机肥,杀虫都是用传统的生物农药来杀虫,我们不用合成的化肥,也不用合成的农药。当前,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要继承这个优良传统。因为用了化肥以后,土壤的质地会变坏,农产品质量会降低。用很多杀虫的农药,还影响到人畜的安全,影响到食品品质的安全。用传统的办法就很好。所以我们讲在庆祝丰收节的过程里,我们要注意怎么发掘优良传统。这是第二点要做的,用新的肥料,用传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还有一点是要继承农业传统的优良文化。农业里很重要的理念是天人合一。我们强调跟环境的协同发展,传统农业特别强调生态保护,强调跟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做了5000年,土壤连续种了5000年都没有变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特别注重环境保护,注重土壤的品质和肥力,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现代农业里面,我们要发掘这套传统生产体系的价值,让现代农业能够克服目前发现的弊端。比如,生态环境污染、作物品质下降、种植品种的单一化、作物品种的抗性变弱。所有这类问题都可以从传统农业里面找到智慧,找到对策。这一点上,在我们庆祝丰收节的过程里,我们要好好地总结我们传统农业的优良传统。

  主持人: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要从传统农业技术当中把它的优势取出来,更好的进行供给侧和高质量发展。雷总,从您的角度来说,如何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工作做好服务呢?

  雷刘功:实际上作为新闻媒体,重要的职能就是怎么把中央的政策转递给广大农民。因为农民在种地,或者从事劳动,他需要新的政策,需要新的技术,还需要新的服务。所以说我们媒体这一块怎么能够做好这个桥梁,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今年主要是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农村改革、农业高质量发展这四个主题去做解读。

  大家知道精准脱贫实际是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乡村振兴又是我们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书记在《新闻联播》已经强调了。实际上它既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农业新闻舆论工作的总抓手。有了这个总抓手,农业新闻舆论工作就有了新的方向,有了好的内容,也有了广阔的天地。我经常跟编辑记者讲,你坐在办公室里面,满脑子都是问题。但是,你只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到处都是答案。所以说我们把镜头,把话筒,把我们的笔触对准贫困地区,对准乡村振兴的一线,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在政策方面的需求,我觉得是我们媒体必须要做的。今年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农村改革40周年。现在我们国家的农村改革的任务相当繁重,农民是改革的主体,怎么为他们做好改革方面的新的政策的咨询、服务,非常的重要。还有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把2018年作为农业质量年提出来,就是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怎么唱响这个主旋律,农业的新闻媒体,包括人民网在内,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还是农村改革,还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它们和农民的增收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说精准脱贫。农民如果不脱贫,何谈增收?所以说它是底线。比如,乡村振兴,它其实是为农民增收描绘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比如说农村改革,农村改革实际是农民增收的动力所在。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给亿万农民带来了非常大的福利。比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给农民增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际上它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我们农业媒体怎么通过政策的解读、信息的传递,助力农民丰收上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主持人:的确是,听起来很有劲头,我们也为有更好的新闻报道,我们常说新闻人总是要走在田间地头来找感觉的。你的脚上沾满了泥土,你的文字间就有了感情。我们知道新发地承载着90%的北京的农产品供应,是北京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在这样的节点下,我们如何做好平台服务的升级换代。

  张玉玺:刚才主持人讲了,新发地是首都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担负首都90%的农产品供应。2017年,我们的交易量是1618万吨,交易额是816亿元。每天的蔬菜成交量1.8万吨,水果成交量也是1.8万吨,两个1.8万吨到新发地以后,北京的供应就是绿灯,否则有可能变成黄灯和红灯。担负首都90%农产品供应这个历史使命不能变。这是今后我们永远的历史使命,这个不能变。现在党中央还提出新的号召,2020年,还有3000多万农民没有脱贫。农民怎么脱贫?我调查了很多贫困县,贫困县恰恰是农业大县。农业怎么脱贫?只是把他自己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换成真金白银,装到农民兜儿里,农民自然就脱贫了。这也是新发地市场今后的历史使命。为了提高可控率,我们在全国建了300多万亩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很多供应基地恰恰是我们国家级的贫困县,恰恰是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恰恰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的质量是很好的。得提出新的要求,好山好水出好果,出了好果还要好吆喝。过去我们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我们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这需要我们在全国做工作。比如,我们在全国建300多万亩的基地,很多都是我们国家的贫困县。把他们的农产品打出品牌,在我们市场中卖出去,他自然能够脱贫。农民要打出自己的品牌,能够走进我们的市场。走产销消之路,农产品就是四个环节,种子研发、种植、运输、销售。种子研发、运输、销售这三个环节都确保是挣钱的唯独种植是风险最大、利润最低。如果农民就会种植,你不一定能致富。我们今天有了节日,有了节日你不丰收,你丰收你不致富,节日也过不快乐。节日拒绝贫穷,节日一定要致富。

  我举个例子,在兰考。前几年我们到兰考去考察,他们的县长、县委书记邀请我们去考察。我们看了以后觉得兰考都是沙地,昼夜温差大,种植甜瓜特别好。农民不习惯种,我们觉得要想叫农民干,先叫农民看,我们带头种甜瓜。结果我们种了几千亩的甜瓜,到新发地卖了,农民觉得挣钱了,农民就一窝蜂的去种甜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再种甜瓜,我们去秧苗,我们现在养了2万亩的甜瓜苗,分给兰考人民。兰考县长很支持,凡是兰考人民种的甜瓜一定要用新发地秧的苗,确保它的质量,而且我们收购。通过这个例子,兰考一下就脱贫了。有人说焦裕禄种梧桐治沙了,新发地种甜瓜致富了。这样的例子,我们在全国贫困地区去推广。今后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两条。一是继续保证首都农产品的供应。二是为全国农民脱贫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主持人:恰恰体现了四个字,精准扶贫。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起到一种引领和带头作用了。

  雷刘功:张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农民的产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的产品,怎么卖出去。

  主持人:是最后最关键的环节。

  雷刘功:农业农村部今年开展了“产品出村、助力脱贫”行动。实际上就是贯彻总书记提出的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要在产销衔接上拿出管用的措施,这是最关键的。刚刚张总讲了农民丰收节不能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我们也希望这些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主持人:不能有一个人掉队。的确是这样的,给了大家很大的欢欣鼓舞,确实落在实处,也让农民享受到这样优惠的体现。刚才几位都跟我们分享了,两位,一个80后,一个90后,站在你们这样一个年龄阶段,又如何看待农业农村工作呢?你们平时的工作又如何利用你们现在这种年轻、现代来跟“三农”工作结合的呢?

  童维新:我在想我本身就是山里面的人,金寨县,世代也都是农业,我祖父、父亲都是以农业为主。我曾经在外面工作过,8年前返乡创业的。也是带着在外面的积蓄回来,做养殖、种植。把产品生产出来,你得卖出去。在这8年过程中,我有一个关键词,我觉得就是创新。安徽省的农民是很能创新的,40年前,我们的小岗村大包干,我认为是农业上面的创新。到当下,今天的国家层面的丰收节,我认为也是国家关心农民、党和政府关心农民一种非常创新的一种做法。

  结合我自己的工作,我在想我是个农民,但是我必须要创新,我得把农民的产品高附加值的销售出去,我得让农民知道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怎么养,那我就得创新,去捕捉市场信息。我为什么建立“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这个电子商务平台是以捕捉市场信息为第一,然后联系我们的种养殖基地和群众,去怎么种、种什么,然后我来销售。这样紧密的结合。所以才能够这几年越做越红火,越做越受各界的认可。像刚才张总讲的话,我非常激动。这么一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这么有农民情怀的企业家,我真的非常激动。因为他的这个平台也是我们在社会上不停的去对接,去寻找的平台。今天我要感谢人民网,我要感谢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能够认识张总,节目之后,我会带着我们全县的,甚至我们全省的优质的特色农产品,跟张总汇报,也请张总和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到我们金寨去指导,我们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重点的贫困县,也是国家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的发源地。总书记去我们那说了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重要的革命老区。欢迎大家。

  主持人:今天我们还牵了一个红线。

  童维新:我那个乡叫果子园乡,果园之乡,顾名思义,我们全乡在打造一种水果黄金梨,举全乡之力,老百姓非常拥护,政府出台了很多高的政策。比如,种一亩黄金梨,怎么补助你,怎么教你技术,怎么给你提供销售渠道。张总说的兰考那块种甜瓜,我们有黄金梨,这么大面积种了以后,我得跟市场对接。听了以后,我是非常激动的。谢谢。

  主持人:维新讲了很多现代化的理念,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恰恰刚才张总所提到,在四个环节当中,种植这个风险最大的环节,用现代华的科技手段有效的规避了很多风险。广洁有什么样的心得和感悟?

  傅广洁:作为90后在农村工作,在所有人看来就是笑话。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所有人都认为有点思想的孩子都出去打工,很少有孩子在家天天他家去一趟他家跑一趟的。我认为在农村工作,作为90后来说,一定要有对土地的热爱,要有这种情怀,一定要热爱这片黑土地。充分的利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时代,抓住政府给予的各项政策支持,努力把自己先变成一名新型的职业农民。然后你再带着其他的老百姓成为新型的职业农民。我自己做的工作也是把老百姓的产品通过电商的方式和其他新媒体的方式销售出去,让老百姓自己的腰包鼓起来,真真正正赚到钱。因为我自己在农村,我非常了解农村需要什么东西,最懂农业的还是农民。除了赚钱以外,就像雷老师说的精神层面上,农村想看病难、想咨询法律难,我也结合我们的资源优势,开展了电商平台的农村医疗法律平台,专门为老百姓服务,让他们精神层面也比较充足,服务上面都有。我们也开展了一些,通过个人创业的经验,把自己从零到有,我们本来也就是农民,我原来还是贫困户,通过3年的时间,摸爬滚打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小车小房,把这种经验传输给所有的农民朋友,让他看到你身边就有这群人在做这样的事。通过培训和分享的方式,让所有老百姓都敢创业、敢创新,敢于改变原来的种植方式,变成新型的职业农民,而不是单单的守着那片地靠天吃饭。我们开展新的模式,把土地进行认养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产品销售。在土地原来的位置上,我们去进行分割。比如,1亩田分成3分、5分,3分田一年,进行土地认购。不管天旱还是有什么灾难风险,老百姓在这块都是旱涝保收的。所以我们也在改变一些销售的方式,希望能给农村创立一些新型的营销手段,让老百姓真的能过上好日子。

  主持人:广洁的现身说法非常有说服力,很真实,很有力度。

  雷刘功:他们两个一个80后、一个90后,如果你不认识他们,你能看出来他们是农民吗?在他们身上,实际上是一种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也是我们总书记比较担心的,未来谁来种地。就是他们,80后、90后新型职业农民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他们两个其实也恰恰证明了未来的农业是大有希望的,未来的农业是后继有人的,我们对农业充满信心。

  主持人:确实,80后、90后来谈“三农”问题,这其中注入了很大的活力和动力,还有很多创新精神。

  雷刘功:未来农业就靠他们了。

  主持人:未来之星冉冉升起。我们经常说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最后几位跟我们分享一下对这几个关键词的理解。

  曹幸穗:我想讲一下品牌强农。最近我在做一个农民方面的培训,怎么样从传统农业里面提取现代农业的品牌。我刚才在前面发言已经讲到了,我们国家古代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有很多贡品,各地都有农业的贡品。现在这些贡品可以在当前社会发挥很好的作用。怎么把古代流传下来的贡品变成当前的农业品牌,这是很大的课题。这里面有一些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发掘,去研究,去利用的。比如说有一些品质特别好的水稻的品种。由于过去产量不太高、适应性不太强,种的很少了。但是,它们的品质是很好的,历史上本来就是贡品。就像北京刚刚恢复的京西稻,被列为国家农业遗产,在北京西山开始恢复种植。京西稻的特点就是特别好吃,但产量不高。我们在做这个品牌的时候,把类似京西稻这品牌发掘出来,它就是非常好的品牌,它历史上就是贡品。还有这位年轻朋友讲到他们那里的黄金梨,黄金梨也是贡品,历史上是很好的品质。把黄金梨的故事讲出来,把它的品牌价值讲出来,在市场上销售,它的附加值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非常多。

  我最近在统计我们国家历史上曾经有过1万种贡品,各个时代的贡品。现在大多数在民间里面还有。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这是非常好的品牌。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实现品牌兴农,从传统里面发掘是最好的办法,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的很好的手段。

  主持人:专家老师已经进行了现场品牌指导,赶快记下来。

  雷刘功: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质量、绿色、品牌这三个关键词实际上是决定着生活富裕的成色,就是老百姓生活富裕的成色来源于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品牌。同样一个农产品,有品牌和没有品牌,价格是大不一样的,而且幅度是非常大的。张总在新发地一定非常知道。到新发地的一定是质量是上乘,是绿色的,是有品牌的。所以农民要增收致富必须打造有品牌的农产品,我们国家不缺有品质的农产品,但是缺有品牌的农产品。所以说打造有品牌的农产品,然后讲好农产品的品牌故事。这是我们媒体的责任。所以说我们愿意为你们,为广大农民讲好他们农产品的品牌故事,为未来的农民增收提供舆论支持。

  主持人:也是品牌强国之路。

  雷刘功:品牌强农、品牌强国。

  主持人:张总。

  张玉玺:你讲的特别对,品牌、绿色、质量,这是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但是,我觉得光有这三样还不够,关键在宣传。我发现中国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好的农产品没卖出好价钱,原因在哪儿?缺乏宣传。我们都知道五常大米好,其实中国有很多米都像五常大米一样好,为什么认五常大米?它就是一个好的宣传片,拍了一个片,这个片我看过,很简单。春天在蓝天白云下播种,到夏天,稻田里出现了蝌蚪,出现了青蛙,出现了小鱼在里游动。然后一个大蜘蛛在稻穗上织网,蜻蜓在稻穗上飞翔,还专门拍了一组麻雀吃他的稻谷。这个片子让消费者看了以后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它告诉我们是安全的,是可靠的。如果它使化肥了,蜘蛛还织网吗?如果使农药了,小鱼还在稻田里待着吗?如果使农药了,麻雀还敢吃稻谷吗?通过这些事,宣传片抓住好的品牌,还得抓住好的宣传,好山好水出好果,出了好果还得好吆喝。总书记老讲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你不讲好故事,好东西有的是,曹老师讲好多贡品。五朵金花就把苍山洱海宣传火了,蝴蝶泉就这个屋这么大,每年有几十万人去参观,如果没有五朵金花,谁去看蝴蝶泉?

  所以,我说中国有了品牌以后,还得宣传好,讲好中国故事,这特别特别重要。

  主持人:这是我们身上的重任。

  雷刘功:刚才张总讲的既要讲好产品品质的故事,还要讲好产地环境的故事,在什么环境生产出来,还要讲好历史典故。几个层面结合起来。

  张玉玺: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有品牌了,还要宣传好。否则你光说好品牌了。我真是发现有很多好东西,但没有品牌,卖不出去,老百姓不知道。

  雷刘功:所以下一步还要改进宣传方式。我们的媒体善于讲道理,不善于讲故事。所以说怎么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讲好乡村振兴的故事,讲好农产品品牌的故事,这对农民增收致富非常重要。

  主持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农民故事,讲好品牌故事。

  曹幸穗:最近农业农村部在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审,我是评审专家组成员之一。我们目前已经评出了91个中国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我们评遗产的时候,有一条,就是一定要有历史故事。现在凡是进到我们遗产名录的,它的农产品的品牌价值都大大提高,有的甚至提高了10倍、20倍以上。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在江西评了一个水稻的遗产。在没评这个遗产之前,它就是普通大米。现在评出这个遗产,它的价格比以前升高了10倍以上,在市场上还不容易买得到。

  主持人:其实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讲故事,而是让普通消费者透过这个产品了解它背后的细节。

  曹幸穗:对,我们要把故事说出来,它好在什么地方。它过去是贡品,后来是怎么发展到今天,它今天在农产品供应链里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把这个讲完以后,消费者从这个故事里就体会到不是一般的水稻,这是历史的水稻,这是有文化的水稻。这个时候我们卖的就不是大米,我们卖的是有文化的大米,有故事的大米。你吃进去的时候,你把文化和故事都已经带回家了。所以它的附加值就提高。我们在河北省评了一个葡萄的遗产,那个葡萄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上葡萄的价格。因为它也是有故事,种了几百年,这几年来是怎么传承的,在我们国家的葡萄品种里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这个故事说完以后,大家就愿意去消费这个有故事的葡萄,而不是一个商品的葡萄。

  雷刘功:对,我们现在吃的是文化。

  主持人:所以一个产品的软实力是非常关键的。

  曹幸穗:所以说好故事,它就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雷刘功:现在农民和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理念,原来是吃得饱,现在是吃的好,还要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还要吃的有品位、吃的有文化。正因为是农民生产出了丰富多彩、品种多样的农产品,才有了老百姓舌尖上的美味。农民丰收节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狂欢节。

  主持人:两位怎么看待这样一个说法。

  童维新:学习了很多各位老师说的。品牌和质量是分不开的,没有质量,谈何品牌呢?作为农民是生产农产品的最直接的关键人,引导农民走质量上面、走品牌上面,如何去生产我们的产品,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市场需求什么,你的产品才有市场。刚才听了几位老师说的,现在市场上需求的也就是这些产品。但是,这些信息和这些需求,我们必须把它传递给父老乡亲,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所有工作人员,所有从事农业的。因为让他们知道走以前的我们一味的追求高产、高量,现在要改变成我们要发掘我们自己的优势的好的优质的资源性的农产品,把这些农产品做好,我们跟城市结合好,农村跟城市结合好,市场跟产品结合好,这样的话有效的进行有机的统一,两边都发展的更好。我认为农民会更有奔头,生活会更加美好。

  傅广洁:在品牌方面,刚才听了几位老师说,我是特别有亲身经历的。因为我在农产品销售商就吃过这样的亏。原来我们销售农产品的时候只是把老百姓的产品做包装,贴上自己的产品标,往外销,结果价格压的很低,销量很少。后来我们通过品牌的塑造,通过内容和讲故事,把大米邮到您家的时候,你会流泪。是米香香的流泪吗?不是,是一个故事,我们给到您的时候,是儿女不在家过节,有可能是对父母的思念,邮过去的大米上面会写着一封家书,大米包装上会打这种亲情,打这种思念。我们在做大米品牌宣传的时候会直接有自己的文案在里面,叫“树常青,人延寿,岁月长流,米香依旧”,让人听着就是心里想说的那种话,品牌运营真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比较缺的,也是发展到现在,真的要吃的饱,吃的舒服,吃的安全。接着品牌,倒回到种植,人以食为天,“食”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良,就是良心种植,有些产品达到一定品牌价值以后,它就不会再重视质量和安全。我们否则一定会秉持着良心种植,你自己种的粮食你自己吃的,你再推向市场。把最好的产品、最好的质量拿出来,也希望媒体方面或者其他方面能多给还原一些真实的农民这一块的点。

  主持人: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的分享。五位嘉宾都是来自农业领域,他们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三农”的理解,以及对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的期待。国以农为先,民以食为天。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上,也体现在设立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更体现在在中央的领导下大家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丰收年。

  今天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民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