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 示范基地风采录 > 生产型

临泽县德源农庄高效农业合作社

日期:2021-12-30 16:50 作者: 来源:临泽县德源农庄高效农业合作社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一、基本情况  

  临泽县德源农庄高效农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占地面积1200亩。主要经营范围: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为本社社员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交流和咨询服务;乡村旅游光等。 

  合作社现有职工26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技术人员8人,其他人员13人,建成368176平方米物联网智能温室基地,主要用于无土栽培、设备补光、自动控温、水肥一体化、立体交互式种植、旅游观光体验等农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推广。定植特色杂果6700棵,建成6700平方米的生态观光棚1,栽植樱桃10亩、黄桃10亩、冬枣20亩、大李子10亩、珍珠西红柿10亩、小乳瓜10亩、火龙果20亩,培育种植芹菜、茄子、辣椒、葫芦等各类蔬菜50余亩,栽植露地特色林果700,种植以白芍为主的中药材700;建成标准化养殖场一个, 引进日本和牛冻精培育杂交和牛500头,培育湖羊和杜泊羊800只。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利税350万元。德源农庄于201811月被张掖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认定为AAA级旅游景区。 

  二、示范应用情况 

  德源农庄高效农业合作社基地采用的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对农田环境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采集传输与控制,对直接与间接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对农作物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生产智能监测系统,应用信息采集技术进程、通讯技术信息、远程传输技术信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结合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实施农田环境远程监控系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发展。一是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生产智能测控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采集模式。二是通过农业智能产品的应用,实现农作物生产信息的实时检测与控制。三是将互联网系统知识嵌入农业智能产品,为生产者提供了技术服务,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 

  合作社基地连栋温室栽植各类蔬菜50余亩,各类林果50余亩。地块全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模型分析,远程或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温室管理员推送实时监测信息、预警信息、农技知识等,实现了温室大棚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充分发挥了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合作社基地连栋温室中全部安装了农业物联网监测设备,每个大棚的中间安装接收天线,配置传感器,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土壤水分和养分、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每隔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然后通过嵌入传感器的无线模块将数据发送至控制室的电脑数据库中。技术人员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操作几下鼠标,就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大棚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虫害等,再通过发送无线信号控制传感器进行各种设备的操控调节,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登录控制平台软件或手机APP,操控生产基地的升降温、增减湿、换气等设备;也可通过预先设计的软件让系统自动根据情况来调整。通过农业物联网系统实时收集农田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等数据信息,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监测土壤和空气状况的变更,随时进行自动化控制,为现代农业综合信息监测、环境控制以及智能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基于养殖场的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圈舍内牛和羊的实时状态,实现精准饲喂,科学养殖。 

  基地把农业生产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互联网信息中心,采集包括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作物含水量,采集终端带有精确计时的时钟和GPS,可以准确标定采集信息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农田信息采集,环境多变复杂,覆盖面积大、供电难度大。在农田环境下随机部署无线传感器多跳自组织网络,利用网络节点控制的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并发送到远程用户监控系统。节点具备采集信息,并处理发送的功能,还兼具为其他接电提供路由的功能,以方便实现一种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并且实时的采集监控区域的农田信息,对农田做出整体控制,而且对局部区域做出精细控制,以区别于不同作物对环境的不同要求,达到了农业生产最大收益的目的。智能控制终端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接收信息采集终端发送来的信息并进行处理,结合智能算法,实现对现场设备的自动控制。通过无线关节点之间接收采集信息,智能终端通过接口与控制计算机的连接,实现与现场设备的自动控制。合作社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方面整体推进,统筹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以生产智能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信息化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技术保障等体系,为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合作社示范引领下,带动沙河镇西寨村建设水肥一体智能化高标准农田500亩,利用配肥罐科学配比化肥,经过滴灌灌溉蔬菜,减少了人工、缩减了过量施肥对农田地力的破坏。田间安装太阳能监控设备,实现了对农田情况的实时监控。瑞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新建的260座菇棚内,全部实行自动化温度控制、自动化加湿、自动化卷帘等技术,通过科技投入,给食用菌提供温湿度精准生长环境,培育了品质优良的菌种。伴随着农业规模化发展,临泽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工人利用手机,就可对温室进行自动化管理,带动发展了轻简化设施农业建造、温湿度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耦合应用等一批农业新技术。 

  三、经验成效 

  (一)经济效益 

  合作社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设施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尤其是人工成本下降达50%,有效提升了设施农业生产效益。筹集资金60万元,建设智能温室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接入,设施蔬菜化肥施用量减少了15%、节水20%、蔬菜每亩增产30%、节省了劳动力成本50%以上、温室大棚实现了综合节能30%,经济效益增加了10%以上,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达到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省人力、提高效益的目的。通过物联网农田环境远程监控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采集模式,实现了农作物生产信息的实时检测与控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残留控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与此同时,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吸引了大量高端客户,从长远角度看提高了合作社单位产品的收益,增加了合作社的盈利能力。 

  (二)社会效益 

  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检测,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推行无公害生产,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商品率,促进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县域内从事农业生产的10多个公司或合作社都逐渐从过去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使企业节约了成本,产量也大幅提升,利润逐步提高。同时,示范基地的建设创造就业岗位30余个,季节性用工150余人,解决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培训了周边农户科学种养,节约了种养殖成本,提高了农户收入。 

  (三)生态效益 

  农业物联网系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有益于环境保护。运用信息采集技术,近程通讯技术,信息远程传输技术、信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结合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实施了农田环境远程监控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技术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保证了生产地域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了土壤的长期肥力和洁净,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提高了合作社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