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 示范基地风采录 > 管理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日期:2021-11-11 15:24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一、基本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是以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长期开展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三个领域的创新研究,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与技术储备。现有在编职工302人,技术人员282人,其中中级及以上259人,副高以上128人。 

  近年来,信息所主持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重大专项及国际合作等项目300余项,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约7000万元,积累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及产品。先后获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二、示范应用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整体情况 

  信息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加强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信息化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化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部门,建有网络中心1个,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1个,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了信息保障和畅通的网络环境。 

  2.人才队伍建设 

  设立了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海外农业与国际情报创新团队、农业系统智能控制与虚拟技术团队等9个创新团队,打造了一支汇集智能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分析技术、食物安全预警技术等领域人才的信息化专业队伍,通过创新团队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信息化创新团队实力显著增强,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3.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发展,使研发技术及产品得到充分检验。信息所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建设,建有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中心、国家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总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和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系统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等平台及示范基地,相关技术产品在基地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应用与推广。 

  2013年信息所曾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以信息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示范、推广为主要内容,围绕制约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创新、集成和成果转化。重点在信息监测预警、作物模拟、数字果园、农技云、农业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示范推广等工作,为政府、农业科技部门、农业企业及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二)典型产品、技术和模式 

  近年来,信息所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主体科研计划以及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下,在农业信息分析、智能装备研制、人工智能算法构建、智能管控平台研发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信息技术成果与产品。 

  在农业信息智能获取方面,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了茭白自动分级分拣智能装备、智能蜂箱、数粒宝、生猪身份识别、草食家畜智能化穿戴式设备等产品,有效降低人力管理成本。 

  在农业产业智能管控方面,形成葡萄生产智能管控平台、智慧蜂业云平台、智慧灌溉平台、畜禽养殖物联网智能装备与大数据平台、兽(农)药生产与监管智慧管理系统等成果,显著提升了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 

  在农业产业信息分析与决策服务领域形成了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平台、区域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成果,为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辅助宏观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特色与亮点 

  1.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农业 

  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为农业智能感知提供了核心关键技术。如茭白自动分级分拣智能装备实现茭白上料、分级、包装、称重一体化,“所见即所得”,保证稳定可控的差异性和低错误率,转变落后生产方式,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优质农产品价值。生猪身份识别技术达到99.48%的识别率,提高养殖效率。此外,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病害识别App也在果园、温室、大田等场景下进行了应用。数粒宝—智能式农作物籽粒计数器对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籽粒高效、精准的自动计数,准确率达98%以上,极大地提高育种栽培工作效率。 

 

1:茭白分级分拣装备及应用 

2:生猪身份识别管理系统(移动端和PC端)

3:“数粒宝”产品 

  2.智能装备实现节本增效 

  当前农村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老龄化严重,农业对智能装备/机器人的需求尤为迫切。信息所针对温室、果园、畜牧养殖,开发了一批智能化装备,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如设施农业下双孢菇采摘机器人、茭白/柑橘分级分拣装备、柑橘采摘机器人、果园巡检机器人、智能蜂箱、手持终端采集器、毒饵站、草食家畜智能化穿戴式设备等智能装备有效实现了提质节本增效。 

  3.智能管控平台助力产业升级 

  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发展亟需信息化、智能化管控平台为产业提供服务。信息所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农业信息采集与监测、农业生产智能管控及全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实现对农业产业信息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和自动分析,打造农业产业信息智慧管理平台,构建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信息服务模式。 

4:慧养蜂智慧蜂业云平台应用案例 

  三、经验成效 

  成果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收益、保护环境、促进就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部分典型案例如下: 

  1.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服务于 “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走出去”战略,着力解决农业走出去面临的公共服务缺位的突出问题。平台设置新闻资讯、海外农业研究、行业与产品、国家与地区、政策与法规、对外合作、特色数据七大板块及一个海外农业信息库,全方位为政府、企业和智库提供公共基础服务及深层次个性化服务,支撑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资源配置力、市场控制力和全球影响力。 

  2.互联网+农技推广”云平台服务于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及新型农民培训。使用用户达950多万,平台互动次数2.4亿多次,培训20余万人次,首创了覆盖全国37个省级单位、2600多个农业县的“互联网+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 

  3.智慧蜂业云平台已在北京、湖北等10余个省示范应用,在提高蜂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方面效果显著,服务超过500个蜂农、12家企业、300个蜂场、10万群蜜蜂,为推动数字蜂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茭白分级分拣装备的使用,每年可为每百万亩茭白节约20亿元的人工成本,还可进行功能扩展,如增加溯源功能保障产品的安全生产流通,与自动深加工平台对接实现一体化管理等,可提升茭白品质、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5.果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在7个省应用面积192.6万亩,提高了果园管理效率,辐射带动果业合作社842个,果农 31.6万人。 

  成果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业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提升了农民职业技能,辐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并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农业生产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对化肥农药的合理投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土壤品质、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