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棉花长势喜人,有望完成亩产皮棉130公斤目标 |
<P> 目前,巴州棉花生产已进入攻坚阶段,主要以保铃、增加铃重为工作重点,对郁蔽的棉田通过分行,增强通风条件等为主的措施落实到位,棉花长势情况良好。从田间调查看,今年棉花平均单株果枝苔数9-11苔,单株铃数6-8个左右,平均亩收获株数12000-15000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各项产量指标均等同或高于往年,预计棉花单产能达到年初计划130公斤。</P>
<P> 今年棉花生产呈现以下几大特点:一是优良品种覆盖率较往年提高。大面积扩大了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中棉所41号”、“中棉所43号”, 中棉所49号”“新陆中26号”、“新陆早21号”等高产优质品种的播种面积占到了总播面积的90%以上。二是实施“退白扩红”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全州播种棉花196.38万亩,较上年实际调减30.42 万亩,其中焉耆盆地播种棉花29.8 万亩,较上年实际减少16.7万亩;而以工业番茄、加工辣椒为主的特色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了100.36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了18.1万亩。三是灌溉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今年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各县市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滴灌种植。2009年全州共实施高效膜下滴灌面积119.67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41.87万亩,增幅53.82%;其中:棉花92.63 万亩,占总播面积的47%。四是积极采取休耕地的方式,减少低产田种植面积,将棉花种植向高产区集中。今年全州共落实休耕地面积25.96万亩。其中库尔勒市3.96万亩、轮台县2万亩、尉犁县20万亩。五是由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今年病虫害发生较往年偏轻。进入7月中旬以来,由于气温比往年偏低,降水偏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棉花的旱情,同时对棉蚜、棉叶螨的发生危害起到了抑制作用。也是棉蚜和棉叶螨发生偏轻的年份。进入7月下旬以来,雨水较多,棉田里的棉蚜、棉叶面比往年提前半个月消退,增加铃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六是强化技术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及时到位。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实施棉花高产攻关项目为核心,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及时定苗、合理施肥、科学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环节入手,狠抓各项措施的到位率,带动了全州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全面普及。七是继续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截止目前,全州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2万亩,施配方肥面积70万亩。</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