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一师实施"稳棉增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 |
<P> 新华网乌鲁木齐10月21日电(记者刘兵)素以棉花种植闻名世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年来积极应对国际棉价波动,调整过去以棉花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成本规模化特色林果业,探索出一条兴边富民、促进生态和谐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P>
<P>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副师长孔军介绍,兵团农一师地处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水资源和日照充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是我国棉花种植大区,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五分之一,长绒棉出口量曾占全国总出口量的50%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国际棉价波动较大、价格偏低,种植棉花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此外大面积种棉导致塔里木河流域开荒用水过度,对流域生态影响很大,兵团农一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P>
<P> 孔军表示,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发展红枣、香梨、苹果等特色林果业,其中红枣最具经济价值。自2005年以来,农一师因地制宜,全面推广红枣直播建园模式,把棉花密植栽培技术"嫁接移植"到红枣种植中,实现了"机械精种、节水灌溉、密植早丰"低成本规模化发展,此外还指导职工通过在果园间种其他经济作物,确保枣树进入挂果期以前的收益问题。</P>
<P> 在农一师水利水电工程处三连,职工杨锁林种植的50亩红枣今年已开始挂果。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主要种棉花,水电、地膜、化肥、人工等每年每亩成本在2000元左右,近年来棉花价格不好,去年兵团棉花收购保护价是每公斤5元,市场价更低,每公斤只有3元多,即便棉花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只能保证不亏本。我从2007年开始种枣树,前两年果树处于生长期没有产出,我就在果园里套种辣椒、打瓜,去年共收获近10吨打瓜子,按照农业订单每公斤8.7元的收购价,除去水电、化肥、地膜等费用,我去年纯利润达5万多元,今年枣树已开始挂果,亩产可达400公斤,按照农业订单每公斤20元的收购价,我每亩可收益5000多元。"</P>
<P> 杨锁林说:"种植红枣的生态效益也很明显,我的果园以北一公里外就是沙漠,以前种棉花,每亩地每年要浇700立方米水,而且棉花植株矮小,每年春天大风刮起,果园的风沙使眼睛都睁不开。枣树是耐寒植物,果树生长成熟后每年只需要400立方米方水,还能防风固沙。"</P>
<P> 在农一师幸福城农场,当地职工人均40亩地中有30亩种棉花、10亩种枣树。幸福城农场党委书记武玲玲表示,这种"田加园"的模式有利于抵御农业产业风险,既能保证职工的收入增长,又确保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我国棉花种植大区的地位不动摇。</P>
<P> 目前,除大规模种植红枣,兵团农一师还积极发展红枣产业深加工项目,幸福城农场、农一师10团均已建成红枣加工厂。在农一师10团,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新疆塔里木大漠枣业有限责任公司红枣加工厂,去年加工红枣600余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公司还建了储量达2000吨的冷库,可保证全年供货。公司董事长王斌表示,今后企业还将继续延长红枣产业链,生产加工枣饮料、枣糕、枣酒、枣粉等高附加值产品。</P>
<P> 兵团农一师副师长孔军表示,截至今年,农一师在建设特色高效棉花生产基地,确保年产皮棉28万吨的基础上,已建成特色林果产业总面积60万亩,其中红枣30万亩,香梨、苹果20万亩,果品总产值达20亿元。目前,农一师正在筹备成立果品产业协会,解决果农与市场之间的衔接问题;逐步建立林果业发展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林果业自然灾害型保险业务;引进大型果品销售加工知名龙头企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促进特色林果业的发展。(责任编辑:马 敏)</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