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市场行情 网上展厅 供求信息 滞销直报 短信促销 绿色通道 棉花采摘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疆鲜活农产品网络销售 > 动态信息
塔城小麦最高单产达700公斤
<P>  “小麦亩产最高的是那片70亩的滴灌地,平均每亩700公斤!”塔城市恰夏乡牛圈子村的种粮大户王海泉喜滋滋地对记者说。</P>

<P>  亩产超过千斤,那是“大跃进”时代人们对粮食种植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在当时堪称神话。如今这个神话已经成为现实。</P>

<P>  王海泉是全乡的种粮大户,今年年初塔城市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他便将承包的3000亩土地中的800亩率先使用了灌溉技术。他说:“从今年的收成来看,我的600亩小麦使用滴灌技术的亩产基本上都在600公斤左右,同样的小麦、同样的种子,大水漫灌的地亩产才300多公斤。”遇上好年景的王海泉,说起话来都透着喜悦。</P>

<P>  恰夏乡党委副书记戴小龙说:“全乡40多万亩耕地,经过两年的推广试点,广大农民看到了滴灌技术带来的效益,预计今年年底全乡使用增压滴灌的面积将达到18万亩。”</P>

<P>  从年轻时就跟着父亲种粮的王海泉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凭借种粮发家致富。他说,由于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年,他家就种了100多亩地的小麦,父亲是个种地的好手,那一年他家的小麦亩产达到250公斤,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产田了。</P>

<P>  尽管种粮让他家在那个年代成为塔城市第一个种粮万元户,但王海泉说那终究是一个广种薄收的时代,家里兄弟姐妹齐上阵一年从春忙到冬,挣的都是全家人的汗水钱。身体已经发福的王海泉说现在他已经很少下地干活了,除了花钱雇人干活外,从种到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3000亩地用不了几个人就能管理过来,挣的钱是过去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用他的话说,现在的农民种地,一年到头都可能不碰铁锨了。</P>

<P>  今年已经41岁的王海泉回想他20多年的种粮经历,告诉记者,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经历了三次“土地革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承包土地种田;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滴灌技术的推广是他经历的变化最明显、收益最大的“第三次土地革命”。同时牞也是滴灌技术实现了他发家致富的梦想。</P>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主办
农业部信息中心承办
农业部服务热线:010-59191592
新疆服务热线:0991-2862704 E-mail:yytgc@agr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