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洽会”日益走向成熟签约金额18.81亿元 |
<P> 8月29日,为期3天的第五届“科洽会”圆满闭幕。没有兴师动众的招展、声势浩大的开幕,也没有缤纷多彩的布展、熙熙攘攘的人潮……在这样一场看似“朴素”的洽谈会上,最终却取得了对接438个项目、签约金额18.81亿元的丰硕成果,签约金额创历届最高。“科洽会”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科技合作和发展的独特魅力。</P>
<P> <B>ADV_CONTENT“我们‘嗅’到了新疆的无限商机”</B></P>
<P> 18.81亿元,这一数字超出了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高峰的心理预期。“参展规模并没有增加,但签约金额却比上届增加了近1亿元,真没有想到。”高峰认为,这一成果表明,新疆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新疆高新技术企业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是科技在提高新疆经济发展质量发挥明显作用的最好体现,这也激发了新疆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参会积极性。</P>
<P> “‘科洽会’让我们看到了国内许多高新技术,也结识了一些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参会的规模也印证了高峰的这一看法。本届“科洽会”上,伊犁州展团人数达到了180人,是上届的3倍多。不仅有政府官员、科技、企业界代表,更多的是乡镇的基层管理者。昭苏县不仅收获了合作项目——和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签订郁金香种植技术的合作协议,对基层科技工作者来讲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P>
<P> 而对内地科研院所和企业来说,“科洽会”让他们“嗅”到了商机。</P>
<P> 在上海团的展区,一个比超市购物的推车略小、充6个小时电就可连续使用11个小时的小型棉花采摘机让人们眼前一亮。这台机器的两个采棉装置像两个吹风机,只需一人操纵,每天就可以采摘棉花420公斤。这是采棉机的发明者吴为飞专门针对新疆的棉花种植模式“量身定做”的。上届“科洽会”上,吴为飞了解了新疆对采棉机的需求。金融危机后,他的课题相对减少,就集中时间和精力在阿克苏、石河子等种棉大区做了调研。经过近一年的研制,在本届“科洽会”上,吴为飞亮出了成果。他信心十足地说:“我已在新疆‘嗅’到了商机,我们开始重视新疆的技术需求市场,我相信采棉机会在新疆走俏。”</P>
<P> <B>“全方位服务平台比签项目更有价值”</B></P>
<P> 28日举行的4场签约仪式上,新疆技术市场与民营科技促进会、新疆常设技术市场和山西省民营科技促进会签订的三方技术转移合作协议,以及中科院新疆分院和乌鲁木齐高新区签订的派驻科技特派员协议颇引人注目。在400多个签约项目中,只有这两个协议是“务虚”的协议。技术转移合作协议为新疆煤炭企业与在煤电化工和煤炭生产安全技术居全国领先的山西科研院所之间搭建了桥梁。</P>
<P> 为科技和金融的战略合作搭建平台是本届“科洽会”上的一大亮点。自治区科技和金融单位的签约仪式吸引了包括中央媒体在内的近20家媒体的关注。与乌鲁木齐商业银行签署了贷款合同的新疆北元——泰瑞机械工程公司和新疆旭日环保公司一起成了新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吃螃蟹者”。公司总经理助理侯晓莹表示,“科洽会”上抱回这么大一个“金娃娃”,今后参与“科洽会”的主动性会更强。</P>
<P> 自治区技术市场与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孔翔告诉记者:“本届‘科洽会’我们不再把目光紧紧盯在技术项目的签约上,而是努力创立一种长效的合作模式,这比签订一个项目更有价值。就好比在两个相对封闭的地区之间,成功交换一两担货物不是最重要的,修建一条平坦的道路,让两地货畅其流,这才能使两地的交流更长久。”</P>
<P>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张小雷则认为,不论是“务虚”的协议还是科技金融合作的签约,都说明“科洽会”正在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搭建一个全方位上层次的服务平台,是“科洽会”走向成熟的表现。</P>
<P> <B>“搭建科技东联西出平台是办会方向”</B></P>
<P> 第一次参加“科洽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刘苏峡就收获颇丰。不仅与农一师签订了生态水文模型合作协议,还结识了更多有合作需求的客户。</P>
<P> 刘苏峡所在课题组开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分布式水文模型,主要解决生态水文难题。“科洽会”对于她来说,是“打开了研究和成果应用的一个新市场”。刘苏峡认为,新疆自然地理状况复杂,特别是生态和水源关系非常特殊,这不仅为从事生态水文研究的课题组开拓了成果应用市场,还开辟了研究的新领域。本届“科洽会”,让刘苏峡有了更大的“野心”。她通过与新疆科研院所的广泛接触,了解到新疆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技合作。她希望通过这些科研院所,能够和中亚国家科学家交流合作。</P>
<P> 事实上,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吸引着企业界人士,也越来越受到科技界的青睐。</P>
<P> 受金融危机冲击,内地科研院所在东部地区的成果应用市场相对萎缩,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中西部地区,也投向科技需求越来越旺盛的新疆,并以科技为平台,利用新疆东联西出的桥头堡位置开拓中亚市场。</P>
<P> 在本届“科洽会”上,霍尔果斯口岸科技局局长方修江格外忙碌。仅27日一上午,就有8家内地高新技术企业找他咨询落户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的相关事宜。这些企业来自浙江、江苏和陕西等地。一家浙江企业和方修江相约乌洽会后马上实地考察合作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陕西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中亚市场是公司今后主攻的新兴市场,他打算在合作中心建矿石冶炼厂再出口中亚。</P>
<P> 张小雷表示,搭建科技东联西出平台是今后“科洽会”办会的一个重要方向。</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