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粮棉果畜”四大基地 |
<P> 新疆地域辽阔,在绿洲区域内,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具有宜农、宜牧、宜林的自然条件,农业得天独厚,历史悠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指出,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年,新疆粮食自给有余,特色林果发展迅速,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P>
<P>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自给有余,棉花单产、总产、面积稳居全国前三名,特色林果异彩纷呈。2008年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34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57年增长19倍;全区耕地面积比1949年增长2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49年增长3倍,其中粮食面积比1949年增89%,产量增长11倍。棉花面积比1949年增长50倍,产量增长590倍。油料面积比1949年增长3倍,产量增长20倍。尤其是1978年之后的30年,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新疆农业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近年来,新疆因地制宜,着力建设“粮棉果畜”四大基地,取得显著成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到2007年,新疆建成国家级粮食基地县12个,自治区级粮食基地县24个,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38个,国家级甜菜基地5个,自治区级果树基地县20个,细毛羊基地县26个。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番茄种植、加工规模最大,出口最多的生产基地;中国三大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之一以及北方最大的甜菜制糖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P>
<P> 2008年,新疆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784.2亿元,占66.6%,增长6.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503元,增长10.1%,创历史新高。</P>
<P>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从弱小的种植业,到冲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新疆林果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强大支柱产业。</P>
<P> 目前,新疆的特色林果业在全国已初步确立了林果业大区地位,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已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潜在的后备支柱产业变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