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市场行情 网上展厅 供求信息 滞销直报 短信促销 绿色通道 棉花采摘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疆鲜活农产品网络销售 > 动态信息
农民增收致富 满园瓜果飘香
<P>  台来提和吾甫尔住在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同一条街,两人今年都是60岁,都是当地近年来因经营葡萄而致富的能手。</P>

<P>  台来提家拥有一座15亩的葡萄园。这些年,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他家的木纳格葡萄连续丰收,去年产量超过了60吨,纯收入接近20万元。</P>

<P>  吾甫尔家除了种葡萄,还收购别家的葡萄。两年前,他用银行贴息贷款建起了8间冷库,把收购的葡萄贮藏到春节前出售,一年就多赚了10多万元。</P>

<P>  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乃至整个南疆地区,农民通过种植特色林果增收致富的事例很多:阿克陶县的巴仁杏获得欧美市场有机水果认证,市场价格飙升;阿合奇县的核桃通过矮化密植,每亩能种百棵;若羌县5年种植10万亩枣树,农民收入从不足千元提高到7000多元……</P>

<P>  “目前,来自特色林果业的收入已占克州农民纯收入的30%,林果业真正成了农民的致富树。”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书记闫汾新说,“通过推动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大家都意识到政府规划、科技支撑、市场导向等因素在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性。”</P>

<P>  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要将特色林果业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克州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了葡萄、杏、无花果、核桃等产品作为重点推广品种。</P>

<P>  对于发展这样一项产业,一些农民开始有些顾虑。阿克陶县巴仁乡党委书记贾中瑞对此深有体会,为推广巴仁杏种植,他几年来和同事到许多农户家中答疑解惑:</P>

<P>  ————“果树种太多,会不会卖不出去?”“市场上杏果需求量很大,杏干、杏仁、杏酱价格都在涨,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加工提取杏粉、杏油,果子不愁卖不出去。”</P>

<P>  ————“果树种太多,没粮食吃怎么办?”“果树可以与小麦、玉米等粮食间播套种,地间长果树,树边种粮食,立体式种植两不误。”</P>

<P>  ————“新技术种出的果子会不会变了味?”“矮化、密植、早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现在一亩地最多能种100棵杏树,比过去增加4倍,果实的外形口感都更好。”</P>

<P>  ……</P>

<P>  时间长了,像贾中瑞这样的基层干部也快成了技术专家,他们将技术要求编成口诀:“春促、夏管、秋控、冬埋”,农民听了更加明白;他们在自家田里率先建立的示范园,更是成为对农民发展林果最有力引导。</P>

<P>  通过政府在产业规划、科技服务、资金支持、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克州林果基地的规模快速扩大。目前,各乡镇均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分别规划建设了葡萄、无花果、核桃、杏、红枣、海棠果等特色林果产业基地。截至2008年底,当地林果种植总面积已达40万亩,产值达2.4亿元。来自林果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30%,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P>

<P>  然而,从规模化扩张到产业化发展之间还存在一段较远的距离。</P>

<P>  “一项产业的发展不能仅靠政府投入,必须依靠社会资本投入、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闫汾新说,如果说科技推广、灾害防控、产业规划这些基础性支撑体系建设,在起步期需要政府扶持,那么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标准化生产、产品创新等工作,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因为只有企业才能最迅速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P>

<P>  如今,以中粮屯河、果业集团、冠农股份为代表的多家龙头企业已落户天山南北,从生产、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寻找商机,带动了一批中小型林果加工配套企业的成长;以巴仁杏、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为代表的绿色有机产品,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品牌,成功进入各大城市的超市;以杏仁油、杏仁油精华素、天枣素为代表的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打开了林果业发展的新空间……</P>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主办
农业部信息中心承办
农业部服务热线:010-59191592
新疆服务热线:0991-2862704 E-mail:yytgc@agr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