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平: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成效明显
自2013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以来,陕西省富平县强化统筹谋划,农业局、财政局、金融办、农发办等单位积极创新,着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中规模偏小、产销断层、项目分散、融资困难、保险滞后五大瓶颈制约,探索建立现代农业规模经营、产销衔接、项目整合、资金融通、风险防范新机制,为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路。先后在农业部网站进行3期经验交流,在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渭南日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一、坚持四化结合,建立农业经营新体系。两年来,我县以加快土地流转为手段,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以创建省市县示范园区为载体,联结加工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机构,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生产订单、质押贷款和保险合同,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规模经营新体系。一是建立县镇两级土地流转机构,规范流转政策,推进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在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通过试点,将为全县17万户农户94万亩土地承包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以加快土地有序流转。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2万亩,其中2014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二是先后出台《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管理、技术、品种、农资、标准、收购“六统一”,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户”、“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全县培育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800多户,200亩以上的合作社、家庭农场130多户。三是印发《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通知》,通过推行园区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销售,加工户分户生产的“四统一分”园区建设模式,持续推进“一镇一园”建设,建成国家级示范园区1个、省级3个、市县级14个,有效带动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推广“订单”为主,建立农产品产销新模式。以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陕富面业公司为依托,以国家示范合作社科农果业合作社、富秦星农机合作社为桥梁,通过企业与合作社签订产品收购合同,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实施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和良种繁殖,形成了陕富粮食“订单农业”产销新模式。龙头企业通过开发高端产品增加效益,合作社通过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增效,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和优质优价实现增收。一是集中连片整建制推广,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出台了《加快推行陕富粮食“订单农业”模式的意见》,确定推行区域,制定扶持政策,明确阶段目标,通过流转土地、合作社托管等方式,促进订单推广区基本实现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确保订单产品质量。2014年全县优质小麦生产和良种繁殖订单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强力扶持高标准示范区建设。整合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齐村镇5万亩高标准粮食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已动工建设,在订单推广区实施涉农补贴全覆盖,优先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支持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扶持建设农机、植保、配肥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从事订单产品收储、烘干、晾晒等设施建设的给予奖补,补助资金400万元,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不断拓展“订单农业”模式新领域。将“订单”质押融资模式推广到规模养殖、设施蔬菜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各个领域,逐步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订单履约机制。同时积极推行农产品直销店、电子商务等营销新方式,以销促产,实现产销衔接。
三、有效整合资金,建立财政支持新方式。出台《富平县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方案》,明确整合范围,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形成了财政支农资金“先建后补、多建多补、不建不补”的奖扶机制。2014年累计整合资金1.8亿元。一是奖扶园区建设。县财政每年列支3000多万元用于各类园区、现代畜牧示范区建设,其中设施瓜菜、奶山羊等特色产业扶持资金分别达到1000万元、800万元。二是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列支200万元改革试点补助资金,扶持城关绿泽生态农业公司生产基地、南社柿柿发合作社设施农业基地、到贤红提葡萄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4392万元,建成王寮2500亩、流曲5000亩“订单农业”样板田,启动实施齐村镇一期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基础显著增强。
四、多方合作融资,建立农业投融资新机制。立足破解融资难老问题,由政府牵线搭桥,促进涉农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与陕西省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邮储银行富平县支行、富平东亚村镇银行、富平瑞康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广泛建立信用合作,实施多元化信贷融资,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周转、各类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建设、畜牧规模养殖场建设和农民创业。2014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5.8亿元。一是以“订单”为质押的粮食、乳业贷款发放1.6亿元;二是以土地、农机具、养殖设施为质押的贷款发放4000万元;三是以惠民补贴“一卡通”为担保的贷款发放1.06亿元,受益农户4005户;四是通过三户联保、信用村建设等方式开展小额贷款服务,扩大农户受贷面。
五、开展农业保险,建立风险防范新措施。针对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不强的本质特点,协调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全面推行涉农政策性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涉农保险参保率,对“订单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业经营大户等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了政府补贴、农户自缴、公司承保的“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完善了风险共担机制。2013年共理赔金额260万元。2014年小麦、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积达70万亩,设施农业保险扩大到5000多亩,苹果保险正在落实投保之中,其中“订单农业”4万亩小麦财政补助保费15万元,1800亩设施瓜菜财政补助保费10.8万元。同时探索农业保险与信贷结合机制,未参与涉农政策性保险的经营主体在信贷融资时不予支持,有效提高化解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
(富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办公室供稿)
相关新闻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5年第4期 2015-02-06
- 甘肃敦煌:全面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2015-02-03
- 甘肃省农牧厅: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5-02-03
- 四川南充:打造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新样板 2015-02-03
- 重庆潼南:蔬菜产业核心区建设初见成效 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