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黑龙江省宝清县
黑龙江省宝清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工作总结
一、工作成效
(一)在粮食生产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宝清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之一,我县始终按照“优化结构,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重点推广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水稻、强筋小麦和高淀粉玉米等优质高产品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稳定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加大了“豆改米”、“旱改水”工作力度,粮食总产显著提高。2011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1.2万亩,其中玉米148.8万亩,水稻35.6万亩,大豆44万亩,粮食总产105.4万吨。宝清县2007年至2011年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突出抓好粮食高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重点在良种应用、深松整地、精量点播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努力实现新型技术标准化,常规技术普及化,促进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粮食高产区面积达到了100万亩,粮食作物标准化率达到了100%,粮食平均单产409公斤/亩,同比增长10.8%。全县狠抓了水稻育秧大棚建设,2008年至2011年,全县新建水稻大棚275万平方米,水稻大棚育秧率达到95%以上。三是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11年,在万金山乡方胜村北侧新建了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主要由智能化水稻催芽车间、多功能高标准大棚、日光温室、信息控制中心及农业生物预警中心、现代农业展览区、农家庄园、绿色生态采摘园、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组成。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园区2.4万亩。计划总投资1亿元。宝清现代科技示范园区计划2013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将使方胜灌区公路沿线近3万亩水田向标准化、规模化逐步迈进。2011年,宝清县确定了依饶公路、宝湿公路、宝七公路、宝尖公路、宝青公路、宝密公路6条农业科技示范带,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7个,2011年,全县共培育国家级园区9个,省级园区6个,市级园区8个,每个乡镇都有农业典型,并把典型延伸到村屯,宝清县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全省三秋生产农业现场会,中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高层论坛,中国宝清首届南瓜节提供了参观现场。宝清县每年都选择园区举办田间博览活动,展示园区建设成果,使园区起到了建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给农民做出了显著的示范作用。
(二)在畜牧生产上实现了新突破
2011年,全县奶牛存栏10455头,同比增长15.0%;肉牛存栏15.4万头,同比增长9.8%,出栏3.9万头,同比增长9.6%;生猪存栏38.4万头,同比增长7.7%,出栏36.7万头,同比增长7.6%;山绵羊存栏31万只,同比增长0.8%,出栏15.1只,同比增长1.8%;家禽存栏196.6万只,同比增长11.3%,出栏189.6万只,同比增长8.8%,其中大鹅存栏24.6万只,同比增长3.8%,出栏25万只,同比增长11.6%;2011年末,全县肉类总产量10.4万吨;蛋类总产量1.3万吨;奶类总产量24300吨;全县畜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4亿元。
(三)在绿特经济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大力推进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乡和专业村,创出“宝石河毛葱”、“宝清大白板白瓜籽”、“宝青红红小豆”等一批具有宝清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同时大力发展了林下经济,引导和鼓励林区发展以地栽木耳、林下参、五味子、红松果、材间用林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积极培育了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特色经济产值实现10亿元。二是大力搞好绿色食品生产,突出抓好绿色食品总量扩张和全程质量监管,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提档升级。宝清县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了1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数量达到189个,绿色食品数量达到30个,有机农产品数量达到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完成了10万亩无公害提档升级为绿色(有机),绿色食品产值实现了35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宝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于2010年实施,项目总投资3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11年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宝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合格率和优等品率。农业投入品的市场抽查合格率由现在的75%左右提高到9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100%。
(四)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扶强扶壮龙头企业。采取加大信贷投入、争取财政贴息、设立发展基金等措施,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扩张企业规模,促使企业投产达效。目前,宝清县规模以上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5家,资产总额29.8亿元,加工能力115万吨,产值实现17.3亿元。现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益香禾、荒原狼、索伦河、闯牌、七星坛等先后被评为名牌产品,其中益香禾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双鸭山市知名商标。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签订购销合同、保护价收购等形式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2011年农业订单面积达到了20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5.4%。三是发展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村能人大户、经纪人带头领办,发挥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宝清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4个,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比重33%。近年来,合作社成员户增收均在2200元左右,农民经纪人总数2680人,年经营额32000万元,带动宝清县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四是搞好品牌整合。打造了“宝清大白板”、“宝青红”、“荒原狼”、“挠力河”、“洞藏”等一批知名品牌。2001年宝清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宝青红红小豆生产之乡”、“中国宝清大白板南瓜生产之乡”,“宝青红”牌红小豆、宝清大白板还双获中国驰名品牌,同时“宝青红”牌红小豆200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名牌农产品,2006年,宝清县的“宝青红”红小豆,“宝清大白板”白瓜籽、“挠力河”毛葱分别通过了国家原产地保护审评小组的审核,被评定为国家原产地保护品种。
(五)在外向型经济上实现了新突破
重点抓好农产品出口和对俄农业开发工作。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建立稳定的友好州县关系,促进在俄种植、养殖和林业采伐基地建设,2011年在俄开发土地20万亩,完成森林采伐1.5万立方米。扩大农副产品出口总量,建设了宝清镇对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2011年对俄出口蔬菜5,000吨。2011年宝清县白瓜籽、蔬菜出口总值实现3000万美元。
(六)以农业机械化上实现了新突破
宝清县是国家较早开展农业机械化试点的县,机械化水平在全市名列第一,全省位居前列。特别是2008年争取到了省级现代化农业试点项目,在尖山子乡北岗村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作业合作社。我县按照打造全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样板的目标定位,在政策帮扶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全县千万元以上农机合作社达到16个。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拖拉机2.66万台,大型联合收割机1127台。农业机械总动力55.04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90%。通过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这个载体带动了土地规模经营工作,2011年,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90万亩。宝清县连续3年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对农民流转土地给予170万元资金补贴,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工作。
二、创新性举措
以增加入为核心,加大地方财政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2011年,宝清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大办利民实事,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8190元,增加到2011年10377元。一是制定农民收入超万元计划。为了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民收入超万元计划,计划三年内全县145个村农民收入整体超万元。根据各乡镇、村屯的自然资源、地缘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等基础条件,分别制定了每个乡镇产业发展规划。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规划,结合本乡镇实际,按照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均衡发展的原则,准确定位。二是制定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工程、农业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2011年宝清县投入水稻育秧大棚、深松整地、农田水利、低产田改造、打抗旱井等农业生产资金1亿多元。重点开展了龙头桥灌区配套水利工程和土地治理项目,全县新增水田8万亩,改善水田5万亩,新增灌溉机电井253眼,新建水稻育秧大棚30万平方米,深松整地65万亩,为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全力打造宝清劳务品牌,使劳务经济形成规模、形成产业。2011年宝清县培训农村劳动力3.9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劳务收入实现4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低下,直接影响到种植业生产,靠天吃饭现象普遍存在。
(二)种粮收入低,影响到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都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
(三)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种植业上,我县集中推广了水稻大棚育苗,水稻机插深施肥、大豆窄行密植、玉米密植通透性栽培、白瓜覆膜、甜菜纸筒育苗等技术,但是,有些农民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同样地块、同样作物,应用同一技术、同样的投入,产量和效益差距都很大。
(四)龙头企业推动力不强,农产品销售得不到保障,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难度加大。大部分不能满负荷加工,加工量很小,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原字号销售,价格随市场波动,农民利益无保障。
(五)农机装备差,缺少大型农机具,机械化水平无法提高。现有的机械力量不配套,无法满足种植业需求。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一)成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组织机构。成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完善办公室成员。
(二)完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全面协调,进行总体布局。发展“一心五带”的放射状现代农业示范区,即以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为核心;建设农牧循环互动带、水稻生产示范带、玉米生产示范带、大豆生产示范带、白瓜生产示范带等五条示范带。
(三)重点推进依饶公路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和以宝清现代农业示范区、50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区、十万亩寒地金苹果园区建设工程为代表的4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黑龙江省宝清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0001.27 |
10001.27 |
包含农场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240.90 |
243.3 |
县属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120 |
120 |
县属 |
||||||||
总人口 |
万人 |
42.18 |
42.24 |
县属不包含农场的总人口2010年30.8万人2011年30.9万人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19.3 |
19.6 |
县属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7.1 |
7.0 |
县属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6.1 |
6.1 |
县属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00.5 |
125.7 |
包含农场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49.9 |
63 |
县属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5.7 |
16.4 |
县属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7.6 |
8.8 |
含专项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8190 |
10377 |
县属 |
||||||||
2.农业 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17.5 |
21 |
是主导产业 |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17.7 |
18.7 |
县属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0 |
0 |
不是主导产业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0 |
0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1.2 |
0.3 |
不是主导产业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1.1 |
0.52 |
县属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5.9 |
4 |
不是主导产业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22 |
0.3 |
县属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6.2 |
6.6 |
不是主导产业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10.3 |
14.7 |
县属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9.6 |
10.4 |
不是主导产业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1.3 |
2.8 |
县属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1.1 |
1.3 |
不是主导产业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0.5 |
1.1 |
县属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2.6 |
2.4 |
不是主导产业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7 |
0.1 |
县属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0.4 |
0.4 |
不是主导产业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0.3 |
0.4 |
县属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7.3 |
17.6 |
县属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100 |
县属 |
||||||||
3.农业物质 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98.1 |
182 |
县属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82 |
85 |
县属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55 |
58.1 |
县属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75 |
76 |
县属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88.5 |
90 |
县属 |
||||||||
4.农业科技 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65 |
66 |
县属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75 |
100 |
县属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8 |
19 |
县属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13 |
17 |
县属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12 |
13 |
县属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13476 |
17766 |
县属 |
||||||||
5.农业经营 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25.61 |
27.53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46.6 |
47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25.8 |
26.4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24.6 |
25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60 |
60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3.9 |
4 |
县属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33 |
33 |
县属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197 |
197 |
县属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6 |
6 |
县属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4 |
4 |
县属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28 |
28 |
县属 |
||||||||
绿色食品 |
个 |
28 |
20 |
县属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3 |
6 |
县属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3 |
3 |
县属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200 |
210 |
县属 |
||||||||
6.建设资金 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149880 |
167200 |
县属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15200 |
17600 |
县属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45600 |
52800 |
县属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880 |
1200 |
县属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73000 |
78000 |
县属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15200 |
17600 |
县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