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文件: |
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的杰出代表
——记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家庭农场主李春风
李春风同志是上海新型职业农民的典范,是上海家庭农场经营主的杰出代表。作为松江区土生土长的“农二代”,他热爱农业,献身农业,从家庭农场的经营中看到了农业发展的远大前景和希望,坚定地投身到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实践中去。2008年,他辞去了原本合资企业的稳定工作,弃工从农,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并子承父业,逐步成长为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家庭农场主的成功范例。
李春风同志务实创业,扎实肯干,为了早日进入职业农民的角色,他边干边学,从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深入田间地头,不仅在从事农活的过程中学习,而且积极参加区农委组织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掌握农作物种植知识技能,成为远近闻名的生产能手和创新先锋。2009年,他带头执行区农委推广的“三三制”耕作制度,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按照二麦、绿肥、深翻各三分之一的茬口布局种植秋熟作物;2011年,他又带头应用新农技、新农机,购置了1台拖拉机和1台收割机,并与邻近的农场主建立了农机互助关系;2012年起他承包的农田种植水稻采用机直播方式,减少人工支出的同时提高了种植效率,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稻亩产达到625公斤,大大高于全区水稻570公斤的亩产水平。为了掌握更系统的农业知识,他刻苦求学,攻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专业,提高了专业水平,提升了种养技能。
李春风同志坚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的新模式,不断发掘农业增效的新途径,家庭农场的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松江区泖港镇作为全区试点之一开始探索经营家庭农场,李春风的父亲作为松江区第一批家庭农场主承包了117亩土地种植粮食。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李春风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到目前的323亩。2011年,他承包了3亩养殖场,开始探索“种粮+养猪”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由政府出资建设猪场,松林工贸公司提供苗猪、饲料、技术、销售等服务。养殖场内配备现代化的通风、降温、粪尿收集利用设施,产生的猪粪经过充分发酵后全量还田使用,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而且实现了“零排放”,既避免了造成环境污染,又降低了农作物种植成本,改良了土壤结构,达到了生态平衡,实现了农业生产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这种“基地+公司”的生态养殖模式,每年出栏生猪达到1250头。目前,李春风同志经营的家庭农场,年收入已达到二三十万元,成为青年职业农民中的佼佼者。
作为最早经营家庭农场、最早创业的青年职业农民之一,李春风同志致富不忘同乡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积极传播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带领周边农民走上了一条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致富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他的带动下,松江一般的家庭农场户均净收益达1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在3—4万元,实行“种养结合”、既种粮又养猪的家庭农场年收入可达15万元左右。松江区农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比全市平均低5岁左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由于家庭农场的发展,粮田由本地农户规范精心种植,不再出现土地抛荒,不再焚烧秸秆,不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更不会发生掠夺式经营,大城市郊区人口无序增长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全国各地掀起发展家庭农场的热潮,纷纷组团到松江考察学习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李春风同志已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240多批次的考察团队,热心传授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为全国各地推广和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李春风经营家庭农场取得的突出成绩,得到了中央和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近年来,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多次实地调研李春风家庭农场,并对李春风经营、管理、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多次就李春风家庭农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在2009年松江区家庭农场生产评比中,李春风经营的家庭农场获得一等奖,2011年又荣获松江区水稻高产竞赛活动优胜奖。李春风同志也入选了新一届上海市优秀十佳农业农村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