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马志祥事迹材料

日期:2014-11-13 19:26 作者: 来源:人事司
 
下载文件:  

  勇立潮头求突破敢于担当促发展

——全国“十佳农民”候选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前进村

马志祥同志事迹材料

  2013年国庆节前夕,张掖市甘州区前进村村委会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奖励大会——村党支部拿出600万元,对全村156名十星级文明户、创业先锋、道德模范、十佳孝子进行奖励。

  “总支书记马志祥,全心全意为家乡,吃苦耐劳干在先,关心群众当模范,凝聚人心奔小康……”大会结束后,年已花甲的村民马锋难掩心中的激动,即兴唱出了一首“甘州小调”,赞扬带领大家齐致富的村党总支书记马志祥。

  前进村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郊的一个普通村庄,人均耕地1.2亩。前进村在马志祥的带领下,大力实施“人才强村、产业富村、抱团发展,共同富裕”战略,以“生活社区化,生产专业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总揽全局,紧紧围绕红提葡萄、奶牛养殖、餐饮旅游、设施农业、现代农场、花卉苗木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走“支部+合作社+基地+公司”的路子,切实把农民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小舞台”,推向共同致富的“大天地”。通过富民产业培育,产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全村总资产超过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2万元,被人们称为金张掖的“华西村”。在他的带领下,前进村被中组部、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基地,先后获得财政部“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省委“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省农牧厅“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市委“五好标兵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示范村”等30多项荣誉,他本人被中组部表彰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并先后获得全省农村科技带头先进个人、“全市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市委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创业先锋”、“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全区“全民创业之星”等20多项荣誉。

  马志祥同志,以前是村里有名的私营企业家,因为他“有思路、有点子、有门道”,2001年被选为前进村党总支书记。马志祥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

  上任不久,前进村正好被确定为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点,颇有经济头脑的马志祥连夜召开会议,认为可以此为契机,促进村里特色产业发展。经过一番讨论,马志祥首先统一党员和村社干部思想,决定:发挥城郊地域优势,种植高效蔬菜。

  然而,习惯传统耕作的村民,对建设投入成本较高的日光蔬菜温室并不太感兴趣。马志祥便带领总支一班人,深入农户家中,促膝谈心,零距离沟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到特色产业市场优势,帮大家对比算,分析效益,使群众对发展日光蔬菜温室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群众表示支持马志祥同志的发展思路。为进一步鼓起群众发展日光蔬菜温室的信心和决心,马志祥自己垫资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到武威、兰州、白银等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用外地成功的经验,说服墨守成规的群众。一些思想活跃的党员干部率先示范。但第一次尝试,技术是难题,为此,他聘请河西学院专家和当地专业科技人员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当年,在党员干部的带动示范下,全村建起标准化蔬菜温室面积达360亩。

  棚建好了,种什么?马志祥说:“一定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接市场。”于是,马志祥亲自带领总支一班人和种植大户赴新疆考察,发现当地市场对圆茄的需求量很大。看到市场前景,回到家乡他便主动与山东寿光蔬菜基地“联姻”,引进嫁接圆茄技术,聘请专家进村驻社蹲点,帮助指导农户种植。与此同时,筹资注册成立蔬菜经销公司,注册“长绿”牌商标,与乌鲁木齐北圆春市场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经过两年的努力,每座温室的收入达到了8000元左右,最高的达1.2万元。这在当地,创下了亩收入过万元的奇迹。

  2006年,前进村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马志祥欣喜万分,他认识到,这将给前进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经过广泛调研,村上提出扩大规模种植红提葡萄,改变种植品种单一的现状。随后,村里成立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如今,全村采用延后技术种植红提葡萄540亩、260多棚,栽植葡萄长廊1.5公里,棚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

  马志祥认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他提出了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群众增收有无止境的思路,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2008年初,听说娃哈哈集团后勤供应部部长康武来张掖探亲的消息后,他迅速前往拜访。在交谈中,马志祥受到启发,张掖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延伸农业链条才是发展的正确方向。他认为,张掖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发展奶牛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他组织村上,一边着手办理土地、入股、资金等手续,一边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前往旺旺集团宁夏基地、杭州娃哈哈集团、伊利、蒙牛集团学习取经。通过有效的学习和深入宣传,农户入股积极性高涨,全村85%的农户以现金方式入股,30多户农户以奶牛入股,奶牛养殖场建设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2008年下半年,正当奶牛场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全国爆发了三聚氰胺事件,一时间,全国到处杀牛倒奶,奶产业跌入了冰河时期。因为对奶产业前景的认识不清,村民对我们建牛场失去了信心,银行因为风险过大停止了对马志祥的贷款,最关键的是高薪聘请的厂长辞职不干了,前进奶牛场建设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当时村两委班子、家人、群众都把质疑的目光投向了马志祥:我们干奶牛养殖是不是真得走错了路?面对资金、人才的困境,面对亲人和班子的质疑,他流下了心酸的眼泪,为民干一件实事和大事真的太难了!面对困境,他和班子成员反复分析商量,果断做出了一个决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借奶牛行业的低谷期进牛,降低养殖成本,变劣势为优势。于是,他从自己的企业拿出钱来,从宁夏购进了奶牛1000多头。仅仅三个月后,奶牛市场回暖,进的1000多头牛净增值200多万元。至2010年,奶牛养殖园区引进杭州娃哈哈集团先进设备技术,参考国内外设计风格,并由上海专家指导修建,与伊利集团签订长期供销合同。专业合作社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奶牛养殖场2个,完成职工宿舍、办公楼、草料棚、精饲料加工车间、7栋牛舍、4个青贮窖建设任务,购置各种运输车辆及地磅等生产设备12台,并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荷斯坦奶牛2200多头,投资1000万元新建挤奶厅2座。至目前,奶牛存栏数达到17000多头,形成以长安乡为中心的河西奶源基地,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城乡居民、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均具有深远意义,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奶牛标准化示范场,2013年5月被全国优质奶源基地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优质奶源基地”。

  在马志祥的带领下,前进村探索总结出既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又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即党员干部在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实行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村先后在6个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把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

  前进村的经济实力雄厚了,马志祥更加关注民生,如今,村民们全部住上了水暖电天然气一应俱全的楼房,孩子们上村办幼儿园,实现学费全免,村民医疗得到村级财政的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还能领到村级“养老金”、喝上免费奶……

  马志祥在生活上知足常乐,但在带领群众致富上始终“不知足”,现在,他把为农民增收、打造甘肃第一村作为新的目标,已在追逐梦想的新征程上扬帆启程。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