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红土地上开掘绿色致富路
时下,走进江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赣州市瑞金叶坪乡下陂坞村,大棚内西红柿缀满枝头、蔬菜青翠欲滴……蔬菜种植户钟起翠说:“种大棚让我脱了贫,今年种的大棚茄子,就挣了1万多块!”这个村里210户村民都按照无公害要求种菜,时鲜蔬菜不仅畅销省内,还销往广州、香港等地。
瑞金市按照“一个产业、一支队伍、一个规划、一套技术、一笔资金”的工作要求,采取政府推动、科技驱动、能人带动、干部促动的办法,推动蔬菜、西甜瓜等无公害产品产业不断壮大。今年,全市种植大棚西甜瓜5600亩,连片300亩以上基地10个,种植商品蔬菜2万亩,大棚蔬菜2000亩,其中叶坪乡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800多亩。
抓好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针对当地发展力量薄弱和经验不足的现实,瑞金市采取“外引内联”的方式,一方面,招商引资,引进广州农艺公司在叶坪乡新院、腰布、田坞等村投资创办了瑞金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另一方面,引导当地农民联合外商合作兴办基地,浙江省温岭市横箬西甜瓜生产合作社先后在沙洲坝、叶坪、象湖、泽覃、黄柏等乡镇租赁土地,“玉麟”牌西甜瓜基地从2005年的800亩发展到5600亩,形成了外地客商带动当地农户股份种植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为解决基地规模问题,瑞金市注重搞好土地流转。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队,部门联动,市、乡、村配合,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实现土地向产业基地流转。其中,农艺公司蔬菜基地建设,涉及4个村几千农户的土地,就采取市乡领导带队、干部包户等方法,依法解决了基地的土地流转问题。
同时,加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瑞金市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基地建桥、修路、兴修水渠、通电、绿化等。金融机构为产业基地提供贷款优惠,解决产业资金问题。涉农部门为培植壮大产业基地,积极向上申报和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品牌竞争力
据介绍,瑞金市的大棚农业是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大棚食用菌生产发展起来的。以前农户大都分散零星种植,生产管理凭经验,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不稳定。近年来,瑞金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生物防治等新技术。
瑞金市对大棚农业生产的土质和技术进行调查,借鉴外地的经验,编写了《大棚农业标准化知识问答》、《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并根据各种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和要求,制定了种子、整地、施肥、质量管理等标准。
为了保证农业标准化生产开端良好,瑞金市先在几个乡镇建立了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科技夜校+菜农”的方式,请专家授课,免费发放资料,技术人员还手把手地教农户标准化技术。采取“基地+协会(公司)+农户”等模式,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等,统一播种,统一按标准化施肥管理,统一销售渠道,推广了大棚烟苗培育、大棚香菇、凤尾菇等食用菌的种植以及大棚工厂化鳗鱼养殖等。目前,全市已建立农业示范基地18个,大棚农业种养生产车间276个,发展种养科技大户2097户,其中,商品蔬菜、烟叶、脐橙等被列入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
标准化生产提升了瑞金农产品的竞争力。农艺公司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要求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全部出口香港,叶坪大棚蔬菜基地成为省内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玉麟”西甜瓜畅销国内,通过HACCP和ISO9000认证的红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鳗鱼产品也顶住了日本肯定列表的压力,年出口创汇额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
加强引导扶持增强服务功能
在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中,瑞金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了农工部、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联合推进的局面,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蔬菜、西甜瓜专业服务工作队,负责全市100亩以上蔬菜、西甜瓜基地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营销服务,引导和培植规模生产基地建设。
在加强组织领导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技术服务挂钩基地,下派农业科技指导员,把课堂办在基地上,组织各乡镇农技人员、村组干部、青年农民到产业基地参加现场培训;信息服务衔接协会,组建了瑞金市商品蔬菜协会,定期向会员提供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市场信息等;综合服务协调内外,积极拓展外地销售市场,先后在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西甜瓜销售窗口,协助企业、基地做好创品牌农业龙头企业、无公害产地及产品的申报等工作。为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该市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所,严格对农药等投入品和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把好产地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