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促农业增长 助农民增收
一、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引领农业科学发展。一是发展设施农业。各村抓住全县2009新增5000亩设施农业的契机,改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榆树镇杨户庄村、岳家营村分别新建春秋大棚200栋,实现村庄每户一棚。二是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井庄镇柳沟村强势打造“火盆锅——豆腐宴”乡村旅游品牌,升级改造民俗户,提高接待档次。沈家营镇西王化营村依托甘薯产业优势,推出“乡下有我一垄薯”民俗旅游村。八达岭镇岔道村对民俗户改建房屋每间补贴2000元,为村民兴办旅游担保贷款,拉动乡村旅游发展。三是发展特色农业。形成马铃薯园区种薯、四海花卉、旧县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刘斌堡乡观西沟村改变以玉米为主的传统种植产业,分别发展中草药黄岑700亩和大枣500亩。四海镇四海村引导农民发展以百合为主的花卉种植业,一亩净收8000元。四是发展精品农业。各专业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培育出前庙有机葡萄、妫原有机奶、大庄科有机蜂、玉佛果园有机苹果等有机产品以及千家店和珍珠泉柴鸡鸭蛋等知名品牌,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二、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合作社助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抓培训,强素质。多种形式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康庄镇小丰营村的北京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利用年初农闲时节创办村民学校,开办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电脑使用等讲座50余次,培训4000余人。刘斌堡乡刘斌堡村大枣合作社开设田间课堂,聘请专家教授实地为农民讲授枣树栽培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各村还选派52名优秀青年农民到北京农学院等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培养农业实用人才带头人。二是跑市场,找销路。各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拓市场,寻找销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刘斌堡乡观西沟村黄芩种植合作社深入城区联系买家,与北京恒宇华康药材有限公司签定了黄芩种植销售协议。康庄镇小丰营村的北京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彩虹物业开发公司达成供菜意向,在该公司开发的小区内设立蔬菜销售站,为小区5000户约15000人的提供本社蔬菜。三是促就业,保民生。刘斌堡乡刘斌堡村成立纺织合作社,建成组织厂,解决了村内近200名妇女劳动力就业,实现月收入800-1000元。千家店镇千家店村与西城区金融街社区开展“手拉手”活动,以整建制劳务输出形式,组织村民到城区就业,解决了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率先垂范,承担风险。2009年春,康庄镇西红寺村建成51个西瓜春秋大棚,项目启动之初,群众为技术、销路等问题困扰不敢承包。中共党员、妇女主任郭玉华同志,率先承包了五个大棚,成为推动该村西瓜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二是结对帮扶,发展生产。刘斌堡乡刘斌堡村制定了党员“一帮一”联系户制度,50名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群众解决资金、项目、信息、技术、销路等困难;永宁镇北门村建立“大户带小户,富户帮穷户”的帮扶机制,帮助小户困难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三是扶危济困,构建和谐。农村党员干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民忧、帮民富、赢民心。康庄镇马营村党员干部向村民公布个人电话,24小时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张山营镇龙聚山庄党支部书记赵风利坚持每周到老年之家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问候和温暖,被称为孤寡老人的儿子。张山营镇张山营村党员干部开展给9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敬老金”活动,赵英头老人拿着1000元慰问金激动地说:“你们这么忙还来看我这老太太,拿这么多钱,让我咋谢党呀”。(供稿单位:延庆县农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