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陕西:建设新农村为彬县农民带来新希望

日期: 2009-02-15 00:00 作者: 席博平 来源:陕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40岁的陈根生是彬县龙高镇甘池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从信用社贷到了5000元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建起了蘑菇大棚,仅三个月就收入了1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甘池村已有10户建起了蘑菇大棚,问陈支书今后的打算,他说:“想进一步在本村扩大规模,再多建几个大棚,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和陈支书一样,同村村民陈为民的蘑菇大棚年实现收入6万元左右,离大棚不远的新村规划区内,他家的新房正一天天“有模有样”起来,他最喜欢的,是房子里有自来水和厕所。村上的房子是由建院的设计师设计、村民们开会决定的,统一规划,统一铺设管道,有居住区、学校,还有村委会广场、超市、垃圾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等。

  年末岁首,来到龙高镇甘池村新村点,新建的文化室里,老人们正在下棋、看报纸,隔壁的信息室里:企盼致富的人们在上网查有关大棚的技术信息。陈支书告诉我们,村上添了很多新东西,比如篮球场,比如垃圾箱,还有村口的超市,过去要去镇上买的东西如今在家门口也能买到了。问起大家的愿望,村民们说:“希望多赚钱!”“希望有事干!”“希望政府能多开展科技扶贫!”镇上的包村干部告诉我们,甘池村离镇上不远,而且明年镇上通往城里的油路建成后,农民的大棚蔬菜就不愁卖了,镇上正在推进依托产业发展引导农民转移就业的工作,赶在明年甘池村再建200个大棚,全镇再建500个大棚,增添大棚品种,再聘请农科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在龙高镇联星村,肉兔养殖这个曾经徘徊不前的老产业,随着新农村的推进又红火起来,全村80多户村民就有50多户养殖肉兔。新农村路、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给村民张宏海多年想办肉兔加工厂提供了发展机遇,他的愿望已变成了现实,办起了自己的肉兔加工厂。据悉,张宏海的肉兔加工厂建成仅半年,就消化肉兔3万多只,经营收入50多万元,每天有近百名当地农民在肉兔的收购、运销中获得收益。目前,彬县已形成农村特色专业示范村30个,农业产业种植类32个,畜牧类4个,干杂果类4个。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托起了农民增收的新希望,使彬县农村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彬县炭店乡早饭头村,放眼看到家家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县上财政出资建起了秸秆气站。一期工程建成后,已经有120多户村民用上清洁卫生的秸秆气。现在大家盼着二期工程尽快完成,到时候,能用上秸秆气的村民将达到300户。在底店乡二桥村白宏寿的家里,新办的“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观代家电样样不缺,每每谈起“农家乐”带来的经济收入,老白更是掩盖不了内心的喜悦。他和其他几家兴办“农家乐”的经营户一样,有着一个很现实的愿望,就是希望县上尽快开发位于村子附近的侍郎湖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侍郎湖旅游景点观光旅游,让二桥村的“农家乐”产业火起来,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