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江苏:邗江区双塘村民共建共享“新农村”

日期: 2007-10-12 00:00 作者: 来源:江苏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今日扬州网消息:在一块题有“和”字的景观石下,两名农村大嫂正在拔着小游园里的杂草。河边绿阴下的长椅上,两个小伙在抱着吉他轻轻弹唱。

  这不是城市公园里的场景,而是邗江区甘泉镇双塘村村民广场上的一幕。村支部书记李宏贵告诉记者,拔草的小分队是自发组织的,村里的老人还自发组成环境护卫队。

  为何老百姓这么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李宏贵一语道破:这里的环境是村民们自己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

  共建:铺筑富裕路民心路

  双塘村虽在2000年就挂上了“双塘工业园”的牌子,但当时全村只有五六家小企业。要发展经济必须有载体,村干部打算建一条园区道路。村里先期投入要40多万元,后来找企业赞助、靠能人捐款,凑了30多万元。有了路,工业园吸引了不少企业。甘泉镇将镇工业集中区放到了该村的工业园。

  当村里想方设法建好通组路后,村民自发地到联络员家中商议:组里能不能将路接到每家门口,哪怕家家都出点钱。联络员们把群众的意见向村里一反映,村里表示:村民家门口以外的连接路由村里出资建设。

  现在双塘村不仅通组道路全部硬质化,而且18个村民小组中有13个全部通到各家各户,今年年底前,剩余的5个组也将道路通到村民家门口。

  发展:村民共建的动力源

  双塘村的村干部没一个有实体,但集体工业经济去年却实现了3.5亿元产值。

  “我们引来了客商,留住了客商,才会有经济的发展,百姓才会在发展中实现充分就业。”双塘的干部说。工业集中区有了20多家企业,其中有16家是该村干部招回来的,村里的劳动力实现了100%就业。

  百姓的口袋殷实了,就容易集聚民力办实事。陪同的镇干部说:过去老百姓口袋里没钱,哪怕收10块钱,他们也不愿意,现在老百姓富起来了,他们盼着村干部领着他们美化自己的居住环境。

  共享:村民自发清洁家园

  环境改变人的行为。村里一位老党员的妻子叫李德萍,主动到村里担当起保洁员,村里每月只给80元的补贴。东庄组的汤云红等老人还自发组织起来捡拾垃圾箱外面的垃圾。

  为让留守在村里的老年人都能珍惜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村干部还别出心裁地请来祝荣娟艺术团,为村民表演折子戏。这场精彩演出一下子吸引了600多村民观看,不大出家门的老年人都走出来了,这一走,他们发现村里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干部向老人们宣传:这样的环境要保持,但缺乏运作资金。老人们建议,大家每年凑点卫生费,保证垃圾能及时处理掉。村干部试探着问:每户每年缴20元钱,能承受吗?老人们说:“只要为村民真正办事,再多些也行。”

  村干部们现在考虑得最多的除了招商引资外,就是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