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甘肃宁县乡土人才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日期: 2007-05-11 00:00 作者: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春天,对于宁县新庄镇牛吴村的牛鹏飞来说,可是忙坏了。作为农民果树嫁接员,他不仅为自己家的梨树嫁接,还带着小刀、枝条,走村入户,为农民嫁接果树,指导果树种植。像牛鹏飞这样通过技术培训成为乡土人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民,在宁县还有很多。

  从2005年开始,宁县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提出了“人才强县”战略。根据全县农村支柱产业发展现状,以普及科技、管理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为核心,制定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农民企业家、营销人才。

  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组织引导科技人才下农村、下企业、下基地,促进科技人才、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新宁镇九龙村的赵会祥,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种植大棚蔬菜,并科学利用蔬菜残余部分养猪,年收入近6多万元,特派员还带动当地50多

  户农户年增收500多元。依托党校、行政学校和农函大、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及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民培训,每年培训10000余人。平子镇蒋邑村的雷振乾通过技能培训,回家后自办养猪场,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过得红火了。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使他们成为既懂经营管理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每年培训干部300多人次。春荣乡白公村支书张志强通过养猪技术培训,成为养猪能手,如今,村里不仅村民们有事情要找支书,就是家里的猪出了问题也要找支书了。

  到目前,全县乡土人才从2001年的800多人增加到近3000人。乡土人才结构得到较大改变,素质明显提高。种植、养殖、种养技术服务、营销等乡土人才不断涌现,为宁县农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出处:陇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