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秋冬高效农业面积将达1400万亩
“三避”(避雨、避寒、避晒)秋冬蔬菜亩效益8000~15000元,是露地栽培的3~5倍;以费乌瑞它、大西洋等品种为主的冬马铃薯,成为美国百事食品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雁山区三合无公害蔬菜示范区,仅秋冬菜一项可实现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983元,人均增收230元……以质量效益为主的秋冬季农业开发已成为广西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之一。
近日,在全区促进秋冬季高效农业双增现场会上,广西提出了2008年秋冬季高效农业发展面积要达1400万亩的目标。
广西在推进秋冬季农业发展中以秋冬蔬菜、冬种马铃薯、秋冬食用菌、冬种药材和花卉等为主的反季优势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贺州的冬菜、桂林的秋冬食用菌,在粤港澳有很高知名度。
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特色农业品牌,成为广西秋冬季农业开发的主方向。以名特优品种示范推广和无公害“三避”栽培技术为秋冬季农业开发主要支撑,食用菌二次发酵、西瓜“三避”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形成了广西以桂北、桂南反季节“三避”栽培为主的立体发展模式,产品呈规模化批次上市,季节优势更加突出。到“十一五”末,广西将实现推广“三避”技术面积达2600万亩的总体目标。
目前,秋冬季农业开发已覆盖广西各个市县,2007年,广西秋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388万亩,开发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21.5%,秋冬季农业开发产值达193亿元,平均亩产值1300元,全区农民人均秋冬菜增收279元,比2000年增加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