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红丝带 】
【 希望之窗 】
【 心灵家园 】
【 志愿者家园 】
 
艾滋病人主持节目压力大电台开研讨会为他打打气
发布时间:2008-03-03    来源:    作者:王雷
<TABLE cellSpacing='6'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P>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有台晚间节目叫《生命之树常青》,主持人是位艾滋病人,这在全国独一无二。云南信息报说,前两天,台里专门为这档节目召开了业务研讨会。</P>

<P>  选艾滋病人当主持,本身就是消除歧视的善举。但善待艾滋病人,不是只挂在嘴边的,也不仅仅限于走个形式,开这样的研讨会,就是要让艾滋病人坐稳主持这把交椅,这会给其他艾滋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温暖与信心。</P>

<P>  《生命之树常青》节目诞生于2007年8月31日午夜。主持人之一的伊穆(化名),是一名HIV感染者,截至目前,节目已先后播出了8期。</P>

<P>  防艾要有持续性</P>

<P>  几年前,伊穆因吸毒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几经沉沦后,他从阴影中走出来,还成为一名“防艾斗士”。</P>

<P>  “每年‘6·26’和‘12·1’前后,会有很多电台联系我采访。”伊穆说,“虽然对防艾和消除歧视能起到一些作用,但还远远不够,需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持续地做下去。”在这一想法下,终于诞生了《生命之树常青》节目。</P>

<P>  节目开播以来,分别以“从我知道自己被感染开始”、“我们是朋友”、“我们的工作”和“我心中的歌”等8个主题,以感染者解读自己的视角,用讲故事的方式,从他们的爱情、工作学习和家庭等几个方面展现感染者的生活。节目改变了以往HIV感染者生活中最常见的充满药品、病痛、绝望、歧视和泪水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表现他们积极生活的故事。</P>

<P>  搭档:我们很有成就感</P>

<P>  “实际操作和想像中的比起来差距太大了!”伊穆说,前4期是电台的专业主持人带着他做,可准备主题、选择嘉宾、挑选背景音乐……这一系列的事情还是让他有被“掏空了”的感觉。</P>

<P>  “一想到每期节目全省有近300万听众在收听,我就紧张得要命,所以每次上节目前我都得喝点酒压压惊。”伊穆笑着说。</P>

<P>  去年 9月1日是伊穆的生日,节目结束时刚好是午夜12点,一位听众打进热线,“伊穆,祝你生日快乐……”那一刻,伊穆说他很意外,但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P>

<P>  据统计,这个节目开播半年来,在节目结束后打进电话与主持人交流的有4人,通过收听节目在网络上与主持人交流的有11人,通过电话咨询想要去做HIV检测的有3人,来到主持人办公室面对面咨询的有3人。</P>

<P>  “有很多感染者慕名找到伊穆,想咨询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我们的节目服务到了目标人群,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伊穆的搭档和平说。</P>

<P>  今年节目数量还要增加</P>

<P>  在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认为,开播这个节目,是减少艾滋病社会歧视的一项新尝试,但参与节目的HIV感染者还不够多,节目制作方式还有待改进。</P>

<P>  曾应邀做过该节目嘉宾的感染者阿吉(化名)感慨地说:“做防艾咨询员时,我对别人说过上百次自己的经历,但我听自己的节目时却是流着泪听完的。”</P>

<P>  节目组表示,《生命之树常青》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节目的数量还会增加,“让更多的感染者从中看到生活的希望。”</P></TD></TR></TBODY></TABLE>
 
    【打印文档】  
 
< 关闭 >
健康知识
防艾知识   更多 >>
健康常识   更多 >>
其他   更多 >>
  友情链接  
title1.gif 无标题.bmp 无标题.bmp xazx_logo.gif 无标题.bmp 无标题.bmp im_28.jpg
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
承办:农业部信息中心
协办:各省(区、市)农业信息中心
Email:yinpengfei@agr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