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追踪:“艾滋病传播”事件 |
|
发布时间:2008-06-10 来源:胶东在线 作者: |
|
<TABLE cellSpacing='6'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P> 记者日前在烟台市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了解到,前来咨询检测的人群中,“恐艾”(恐惧艾滋病)者的占四成。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指出:这些“恐艾者”患者往往“谈艾色变”,总觉得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或是周围的人很可能使自己感染。其实艾滋病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社会上的一些传闻也是利用了人们的恐惧心理,散布这样或那样的所谓“艾滋病传播”事件,达到扰乱社会安定的目的。</P>
<P> “恐艾”大多有两种人群,一种是无端的对艾滋病的莫明恐慌,另一种是与所谓的“高危人群”有了行为接触从而恐惧。人们之所以恐艾,一是因为现在的医疗技术还无法完全治愈艾滋病,一旦被感染,直接危及人的生命。二是因为人们对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不能接受,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P>
<P> 看到同租一个公寓的女孩经常出入娱乐场所、频繁更换男友,23岁的小玲常常感到不安,“她这样肯定会感染艾滋病的,和她共用一个马桶自己会不会感染?”她立即去医院做检测,拿到阴性的结果,她总是不相信,又去另一家医院检测,半年来,竟然检测了十多次,不安的情绪越来越严重。</P>
<P> 一次酒后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小强,也有着同样的“恐艾”经历。</P>
<P> 去医院看病无意中划伤了手的小刚也被“恐艾”情绪深深的困扰着。</P>
<P> 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艾滋病主要通过不洁性行为、血液和母婴这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弱,离开人体很快死亡,在日常的一般接触中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也不会通过食物传播。目前人们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对艾滋病都已经或多或少有些了解。很多人认为这种病离自己很远,和自己没有关系。当发生高危行为时很少人会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而事后却又感到不安,开始了恐惧。特别是有了某种身体不适以后,就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大多数人主要搜索“艾滋病初期症状”,看到某些症状和自己的症状类似,就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他们经常奔波于各大医院间,造成自己身心的疲惫和精神的痛苦。由于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特别是长期的神经紧张(如恐惧、着急),极易引起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导致腹泻、口干、无力、抵抗力下降等症状的产生。从中医角度讲,着急就容易上火,因而口内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随之出现。恐艾者由于整天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从而造成抵抗力下降,出现肌肉痛、头痛、咽炎、皮炎、腹泻、口腔感染等各种类似于艾滋病急性期的症状,又进一步加重了内心的疑虑。其实艾滋初期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大多数的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只有做血液检测才能确定是否感染。</P>
<P> 疾控专家指出,要克服“恐艾”情绪,首先要相信科学,正确认识艾滋病,不要轻信传闻,理智的判断发生的事件是否有感染的可能性。科学预防避免发生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要相信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在窗口期以后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P>
<P> 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免费的咨询和检测服务。咨询电话:6700921。</P></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TD></TR></TBODY></TABLE> |
|
|
|
 |
健康知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