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信息播报 】
【 国际防艾动态 】
 
尚红:艾滋病已经近在身边
发布时间:2008-03-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黄萱
<TABLE cellSpacing='6'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P>  “据估算,我国有近50万人目前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HIV(艾滋病毒),他们正不知不觉地把HIV向周围扩散!”尚红急迫的语速、焦急的眼神,传达着她对我国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深深忧虑。</P>

<P>  向普通人群疾呼:</P>

<P>  生活中千万麻痹不得</P>

<P>  尚红告诉记者,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开展的疫情评估结果显示,到2007年底,估计我国现存HIV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3种途径同时存在。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强了管理,因输血传播已经得到控制,但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却有较大上升,已经占新报告病例的半数以上。</P>

<P>  尚红曾对沈阳一个男同性恋聚集场所做过3次艾滋病筛查,显示几年来艾滋病在这一人群的传播呈加速态势,而这些有高危行为的人却普遍存在讳疾忌医和侥幸心理。令尚红忧心如焚的是,我国的艾滋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而后者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更加淡薄。广大农村人群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知之甚少;城市许多中青年人,包括许多白领、甚至金领,性观念日渐西化,且少有防护意识,已经成为新的“高危群体”。</P>

<P>  替艾滋病人陈情:</P>

<P>  扩大免费救治范围</P>

<P>  “只要治疗及时和正确,大部分艾滋病病人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尚红介绍说。我国自2003年开始实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至2007年底,全国免费在治病人已占累计治疗人数的81.3%,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相应地从治疗前每年的30%左右降低到5%。但是,我国艾滋病病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诊治费用没包括在减免之列,成为影响艾滋病人恢复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P>

<P>  “机会性感染”有15种,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国家政策规定,对疫情较重地区经济困难的“机会性感染”病人适当减免医药费用。目前,全国只有治疗任务较重的河南省和个别经济状况较好的省份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并提供了补助资金。</P>

<P>  据尚红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后,人均就诊次数从18.23次减少到8.09次,能够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人数从治疗前的33.57%上升到治疗后的58.57%。年人均节省的医药资源消耗为428元,挽回的人均GDP损失为9400元。因此,由中央财政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地方政府给予相应配套,免除抗“机会性感染”的诊疗费用,能使更多病人有能力开展生产自救,自食其力。</P>

<P>  为医疗机构呼吁:</P>

<P>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机制</P>

<P>  由于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是需要终身服药、终身观察的,因此,医疗机构的参与是保证抗HIV治疗持续有效进行的关键。但我国对于医疗机构承担艾滋病防治任务的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各级财政只免费提供抗病毒药品和部分检测试剂,在免费诊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其它费用则由医疗机构自行解决,从而造成医疗机构治疗的病人越多,亏损越大,影响了医疗机构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尚红建议国家将对医疗机构诊疗艾滋病的补助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的艾滋病专项经费,通过购买医疗服务,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P>

<P>  (尚红:中国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医科大学艾滋病研究所所长)</P>

<P>  采访后记</P>

<P>  教育民众––防艾第一步</P>

<P>  “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尚红说,泰国是亚洲的重灾区,1987年至1993年每年有10万新增感染者,由于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安全套为主要措施的干预工作,近几年新增感染者已减少到每年3万左右,使600万人免受HIV的感染。</P>

<P>  “然而,国际上已被证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我国却仍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尚红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艾滋病的科普宣传不到位。因此尚红递交的相关提案中有一篇就是把“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建议》为题写进标题。全国政协致公组《关于我国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提案》中5条建议中也有2条涉及加大艾滋病科普宣传力度。</P>

<P>  看来,呼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使民众改变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是有识之士对于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进一步流行的共识。</P></TD></TR></TBODY></TABLE>
 
    【打印文档】  
 
< 关闭 >
健康知识
防艾知识   更多 >>
健康常识   更多 >>
其他   更多 >>
  友情链接  
title1.gif 无标题.bmp 无标题.bmp xazx_logo.gif 无标题.bmp 无标题.bmp im_28.jpg
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
承办:农业部信息中心
协办:各省(区、市)农业信息中心
Email:yinpengfei@agr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