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文件: |
张凤荣——河北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
张凤荣担任河北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处长13年来,始终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时刻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放在心头。2004年以来,他带领全处同志,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扭转了粮食生产连年下滑的局面,实现了连续六年增产的好形势。2009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324.75万亩,比2003年增加408.75万亩,并始终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在9200万亩以上。张凤荣同志脚踏实地,作风扎实,每年下乡调研、检查指导工作都在100天左右。
赵存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赵存才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分管农业生产工作。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纯朴的感情。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大力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着力提高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优先发展玉米、马铃薯等高产高效粮食生产,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构建良种覆盖广、耕地质量好、品种质量优、产业链完整的优质粮食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内蒙古耕地面积1.1亿亩,东西绵延4000多公里,每年的备春耕检查和田间指导,仅走重点的旗县,赵存才的行程就达到几万公里。
张德祥——吉林省长春市农委
吉林省长春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德祥今年49岁。两年来,以他为首的新一届农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推动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长春市四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全部进入全国100个产粮大县。2008年,长春市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创出185.5亿斤的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初,他带队调研,创造性地提出了“长春市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重大决策建议,之后,他主持编制了《长春市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规划总投资74.4亿元,建设十大工程项目,到2012年全市粮食产量的阶段性生产水平将由原来的150亿斤提高到180亿斤。
陈继光——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200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灾害频发,是有史以来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在这种形势下,黑龙江省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防治面积4.05亿亩次,直接挽回粮食损失达107亿公斤。成绩的取得关键是全省植保战线有一个优秀的带头人———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站长陈继光。陈继光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田间实践经验,在病虫草鼠害测报、防治、检疫、药械信息等植检植保各方面工作中,提出了诸多创新意见,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一系列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办法。由于为确保全省粮食丰产丰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被人们称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安全保护者”。
茆训东——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局
茆训东现任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被农民朋友们亲切称为“老茆”。他坚持把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作为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和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的重要抓手,扎实组织,强势推进。2009年,累计组织实施部、省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30个,其中17个水稻万亩示范区实施面积为17.4万亩,平均亩产达675公斤,最高亩产达到715.3公斤。作为主要完成人,茆训东曾荣获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奖、农业科技推广奖、农业技术转化奖8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农业推广项目12项,在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农业专业论文34篇。
崔晓云——安徽省五河县农技推广中心
崔晓云,女,1962年2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任安徽省五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二十六年如一日”奋斗在农技推广战线上,坚持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积极参与安徽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研究推广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技术,认真组织实施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积极参与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和技术宣传,为全县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基于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崔晓云多次获省农委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先进个人称号。
刘宝林——江西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局
刘宝林,中共党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从1990年8月至今一直在江西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2001年1月改为粮油作物局)工作,2001年2月起任粮油作物局局长。在主管粮油生产工作期间,特别是2004年以来,他为全省粮油快速发展,实现全省粮食总产首次突破400亿斤大关和连续6年超历史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刘宝林2004年、2007年先后2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8年因在抗冰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抗冰救灾先进个人”。
王培泉——山东省农业厅
王培泉,男,1950年11月生,山东费县人。1968年2月应征入伍,196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并分配到山东省农业厅工作,现任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该同志长期从事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在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教育、农业标准化、农业品牌战略实施以及创汇农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他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为实现全省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并创历史最高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雒魁虎——河南省农业厅
雒魁虎同志于1995年担任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分管农业生产。14年来,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狠抓落实,为促进河南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以来,全省粮食总产连续迈上了85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三个台阶,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078亿斤,连续4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在分管种植业生产的十几年里,雒魁虎同志坚持“抓大宗作物,抓主要产区,抓关键环节,抓重大技术措施落实”的工作思路,促使全省粮、棉、油等生产稳定增长、健康发展。2009年,他组织专家制定了《全省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规程》,提出“及早动手,以促为主,肥水齐攻,一管到底”的管理要求,并分区域提出了管理技术措施。
徐能海——湖北省农业厅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徐能海始终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特别是2005年担任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以后,他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和粮食生产政策,努力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行政管理,协调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高标准、高质量抓好重点作物、重要环节的生产督导,为湖北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专家,徐能海始终坚持农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分管种植业工作5年,他认真总结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着力推进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扩展了麦稻“不落地”生产技术,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壮劳力不足的矛盾。
彭四生——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农技站
现年52岁的彭四生是土生土长的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人,1979年参加工作,一直在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97年至今任该镇农技站站长。2008年,岳阳市县两级决定在筻口镇创办两个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彭四生走村串户抓落实。今年春节一过,他就及时和供种单位联系,足额调购了高产创建用种。为使测土配方施肥、频振式杀虫灯、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技术落到实处,彭四生带领农技站一班人办专题培训班、印发资料和上门辅导。2009年该镇实现粮食单产964公斤/亩(其中早稻423公斤/亩,晚稻541公斤/亩),总产达到6580万公斤。
霍拥军——广西自治区农业厅粮油处
霍拥军,男,现年41岁,广西农业厅粮油处干部,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粮油生产工作,直接面对农业生产,服务三农。在长达19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针,紧密团结同志,积极应对各种危机和困难,在加强粮食生产管理、推广良种良法、促进技术创新和做好生产服务工作方面勤恳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为实现广西粮食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年先后完成《农业志》、《广西种植业发展报告》以及相关工作总结的撰写。
熊良体——重庆市开县农业局
熊良体,男,现任开县农业局局长,他敢于创新思路,率先提出了建立农业耕种服务队,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种粮问题;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县掀起科技兴粮高潮;提出了土地大流转、技能大培训、技术大对接、政策大扶持、农业大投入的“四大”策略,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找到了“动力源”。在他的倡导下,开县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共建立水稻专业合作社10个;组建了植保专业服务队,统一着装亮相,整齐划一的服务阵容,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韦伟——贵州省铜仁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1987年,韦伟从贵州农学院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铜仁地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二十多年来,他先后组织开展了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稻田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研究,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玉米免耕和稻草覆盖栽培试验,高淀粉红薯不同密度、不同移栽期、不同收获期试验,初步制定了铜仁地区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高淀粉红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特别是组织全区各县开展了水稻高产攻关研究,全区水稻攻关单产突破800公斤的县由2005年的1个县增加到2009年的6个县。近五年来,韦伟先后组织和参与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粮食增产工程”、“超级稻高产示范工程”、“国家级红薯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多项国家、省、地农业推广项目。
罗荣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农技推广中心
罗荣华,42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92年8月参加工作。2004年至今,他由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调任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主要承担了全区粮食生产计划,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农业科技培训及推广工作。自2005年以来,他先后5次获得县级以上单位的表彰奖励,其中2006年荣获云南省农业厅“马铃薯脱毒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一等奖;2007年荣获省农业厅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等奖;2008年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减灾促春耕”先进个人;同时连续5年在单位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
彭辉——西藏日喀则地区农牧局
彭辉,男,35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任西藏日喀则地区农牧局种植业管理科副科长。1996年7月,彭辉同志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日喀则地区农牧局种植业管理科。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日喀则地区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2004年到2008年,由于工作突出,彭辉年年被评为地区农牧系统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评选为日喀则地区优秀共产党员。
翟军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翟军海,男,35岁,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农艺师,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粮油作物科科长。他长期从事粮油作物技术的推广和技术指导工作,曾组织实施过多项部、省级重点推广项目,具有较为丰富的农技推广和基层工作经验。提出了针对主要生产问题试验、百亩核心攻关田示范、万亩创建田推广的螺旋式循环上升技术路线,推动了高产创建工作。在全省32个县建立68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增产20%以上,创造了2项全国纪录和6项全省最高生产水平。他指导建立的50万亩核心示范方产量是当地玉米产量的近两倍,显示出了渭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潜力。
张秀剑——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农牧渔业局
张秀剑,女,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年45岁,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农牧渔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自担任贺兰县农牧渔业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按照“抓特色、扩规模、强科技、增效益”的思路,以“大户带动、小户联营、村企互动”为抓手,突出抓好优质粮、蔬菜、水产、奶牛“一优三强”产业,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预计该县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亿元,较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同比增长12%。
王金会——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
王金会从2003年底调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局长、分局党委书记,6年间,他领导建三江分局实现了巨变:土地通过整理、治理、清理,由2003年的580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1064万亩;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4845元,增加到2009年的15000元;粮食总产由2003年的31亿斤,增加到2009年106亿斤。以垦区1/4的耕地面积生产出了1/3的粮食,以全省1/18的耕地面积生产出了1/8的粮食;这个数字让建三江分局成为黑龙江垦区粮食产区的排头兵,成为全国现代化农业的先行者。
赵亚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
赵亚忠1987年从新疆石河子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就到农四师最苦、最偏、最穷的七十四团工作,从连队农业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副科长、科长、副团长;1994年,年仅29岁的他被师党委任命为七十六团团长,现任农四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高级农艺师。在农四师副师长岗位的6年里,他领导大家让农四师粮食总产翻了一番。多年来,他致力于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促进大宗粮食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产业。由于工作突出,1989年被授予“全国农垦系统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荣获“兵团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称号,1999年荣获“兵团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