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后,永春芦柑的品质得到提高。图为永春一柑橘场内,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技头。
今年,永春芦柑刚上市就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至11月30日已经出口5400多吨,创汇423万美元。
永春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芦柑的价格确实较往年有所下降,但降幅并没有外面想像中的那么大,永春芦柑的形势比其他产区要好一些。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原所长沈兆敏分析,四川“广元蛆橘”风波使一些产区的柑橘无人问津,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全国柑橘的产量今年将增加10%-15%,因此柑橘价格不容乐观。“永春芦柑要以优促销,以服务促销,以加工促销,以宣传促销。”沈兆敏在总结了永春芦柑具有生态、品种、总产量、单产、品质、市场、出口、技术等八大优势后,对永春芦柑保持销路顺畅提出了建议。
1997-1999年,永春县组织实施“海峡两岸永春芦柑生产技术综合改进合作项目”,借鉴台湾芦柑生产技术,一级果率从30%-35%提高到50%-60%。今年永春芦柑又获丰收,预计总产量23万多吨,一级以上优质果率达60%,可以说是丰产质优。永春芦柑有一半销往国外,记者在一家出口加工厂看到,采摘下来的芦柑进入原料仓库,经过初选、细选、精选后单果包装、产品自检等各个环节,有一整套标准的技术规范,保证出口芦柑的品质。自从永春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宽皮芦柑生产线后,原来乏人问津的“小果”进入工厂加工成芦柑浓缩汁,榨汁后的果皮渣开发成果皮油、香精、干果皮等产品,拉长了产业链。
泉州市有14件特色农产品纳入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不只是永春芦柑,其他农产品也纷纷谋求品牌化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市场占有量。2008年惠安余甘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成为继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南安龙眼3个已完成示范建设并通过验收后,泉州市新增的又一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品牌、科技、产业化和深加工成为泉州特色农产品闯市场的利器,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带动纸箱包装、销售运输等相关行业,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