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粮大户

收玉米用上"大数据" 种粮大户感受新技术的威力

日期:2019-08-30 10:55 作者:王浩奇 姜国乐 刘长春 魏玉季 来源:大众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十一假期,山东省汶上县次邱镇白马河畔机声隆隆、遍地金黄,一片丰收景象。“要是按节气,9月15日前后就可以收玉米了。今年听了‘大数据’的话,晚收了半个月,每亩多收150斤。”白马河村种粮大户胡寿昌今年种了1000多亩玉米,笑得合不拢嘴。

  胡寿昌所说的大数据,是汶上县去年新上的农业“四情”智能监测平台。该平台在全县建有3处智能化监测站点,对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土壤墒情信息、田间小气候环境气象信息、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数据分析统计智能化,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今年秋收期间,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监测站实时传回来的玉米生长信息,综合分析后给出指导意见,向种粮大户宣传适期晚收。“收玉米不能光看节气,目前几天太阳好、昼夜温差大,是出粮食的时候。”汶上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相伟介绍,经过分析,最佳收获期是9月底到10月初,在节气的基础上每晚收一天,每亩就能增产10斤。通过对已收获的玉米计算,今年的亩产接近1400斤,比去年高出300斤。

  胡寿昌开始集中收获玉米,3台玉米籽粒直收机在玉米地里穿行。所到之处,玉米脱粒归仓,玉米秸秆被粉碎后就地还田。“3台直收机同时作业,1000多亩地最多4天就能收获完毕。”胡寿昌说,他包了17年的地,前10年收玉米还多是依靠人工,那时候找200多位工人,一天也就收获100多亩,收获成本合到每亩120元。直收机实现了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等一体化作业,招10位工人就绰绰有余了,收获成本节省到每亩50多元。

  “目前,全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5%以上,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张相伟介绍。当前,他们一方面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适时晚收技术,调动1000余家种植专业合作社、1490家种粮大户、8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

相关新闻